榕树学堂讯/大湖公园有新发现

图、文/胡绮萱、杨春吉

榕树学堂讯】人与自然对话,环境权才能实现;而对话的开始,就是从近处,开始生态调查记录,了解它们后,再来谈周遭生态保育,或许才是根本之道。所以,榕树学堂以这个原则为中心,开始了「内湖四期带状公园」等地区的生态调查及记录。102年3月10日下午,我们又来到了「大湖公园」;虽然我们已经调查了好多次,但此次,又有了新发现,值得注意。一、新发现(一)黄尾鸲相关影片www.youtube.com/watch、www.youtube.com/watch

(二)五色鸟

二、原已发现(一)翠鸟,影片www.youtube.com/watch

(二)绿头鸭

(三)白鹡鸰

(四)小环颈鸻,影片www.youtube.com/watch

(以下简介,出自于廖本兴着/台湾野鸟图鉴-陆鸟篇、水鸟篇 /晨星出版)黄尾鸲属名:红尾鸲属 英名:Dauryan Redstart 别名:北红尾鸲生息状况:冬、不普特征虹膜褐色。嘴、脚黑色。*雄鸟头顶至后颈银灰色,额、颊、前颈、背黑色,背杂有黄褐色羽毛。,翼、中央尾羽黑褐色,翼有宽白斑。腰、尾上覆羽、胸以下黄色。*雌鸟背面灰褐色白色翼斑较雄鸟小,中央尾羽深褐色,尾上覆羽及尾下红褐色,负面淡褐色。生态分布于东北亚及中国,冬季迁徙至日本、中国南方及中南半岛北部。十月至翌年四月单独或成对出现于平地至中海拔林缘、灌木丛、农耕地、菜园等开阔地带,常于固定领域度冬,喜停栖于突出物上,伺机飞落地面捕食昆虫,亦食种仔,停栖时不停摆动尾羽。翠鸟属名:翠鸟属 英名:Common Kingfisher 别名:普通翠鸟、鱼狗、钓鱼翁(台)生息状况:留、普/过、不普特征*虹膜暗褐色。雄鸟嘴黑色,雌鸟下嘴红色。脚短,红色。*成鸟头部及翼蓝绿色,具亮蓝色点斑,眼先、颊橙红色,后颈侧有白斑。背中央至尾羽银蓝色。喉白色,胸以下呈红色,下腹以下羽色较淡。*幼鸟成鸟,但羽色较淡,腹面有黑色细纵纹。生态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北非东南亚。出现于平地至中、低海拔之湖泊、溪流、池塘及沟渠等水域,以鱼、虾为主食,兼食水生昆虫。常蹲踞于水边岩石或突出之枝条上注视水面,也会于空中定点鼓翅,发现猎物时,即俯冲入水捕食。捕获猎物后会返回原栖处,进食前先将鱼拍打昏厥,再将鱼头甩向喉咙方向后吞食。飞行时贴近水面快速直线前进,常发出单调尖锐鸣声。求偶期雄鸟有献食行为,于水域周边土堤凿洞筑巢。本种有过境族群,在兰屿马祖离岛为过境鸟。绿头鸭属名:鸭属 英名:Mallard 别名:野鸭生息状况:冬、不普/引进种、稀特征*虹膜褐色。脚橙红色。*雄鸟嘴黄绿色,先端有黑斑。头至颈深绿色有光泽,颈基部有白色颈环。背、胸暗栗褐色,翼、脇、腹灰色,有波形细纹,翼镜蓝紫色,前后缘有黑、白条边。腰、尾上及尾下覆羽黑色,尾羽白色,中央尾羽黑色向上卷。亚成鸟头色偏黑。*雌鸟嘴橙黄色,上嘴有黑斑。全身褐色斑驳,眉纹浅褐色,过眼线黑褐色,背面羽色较深,具棕黄色「v」形羽缘,翼镜蓝紫色,尾羽淡褐色。*飞行时翼镜蓝紫色,上、下缘白色。生态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及北非,东亚族群越冬于日本、朝鲜半岛、中国等地。出现于河口草泽、湖泊等水生植物丛生之水域,常混于其他鸭群中。杂食性,主食植物根、茎、种子,兼吃昆虫、软体动物与蠕虫等。近年来人工繁殖数量甚多,大部分家鸭即为绿头鸭驯养而来。小环颈鸻属名:鸻属 英名:Little Ringed Plover 别名:金框鸻生息状况:留、稀/冬、普特征*虹膜黑色。眼圈金黄色。嘴短,黑色,下嘴基黄色。脚黄色。*繁殖羽雄鸟额白色,额上黑横带与黑色过眼线相连,上缘有白色横纹,耳羽黑色。后头、背面灰褐色。喉及颈环白色,颈环下有黑色胸带,环绕至上背。腹以下白色。中央尾羽具黑褐色次端带,末端白色;外侧尾羽白色。雌鸟似雄鸟,但耳羽黑褐色。*非繁殖羽头、脸及胸部黑色变淡,金黄色眼圈较不明显。*幼鸟似成鸟非繁殖羽,但褐色较浓,头上斑纹不明显,过眼线、胸带黑褐色,背面有淡色羽缘。生态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非、东南亚至新几内亚,冬侯鸟8月至翌年4月单独或成群出现于沙洲、河口、水田、沼泽、鱼塭等泥滩,少数为留鸟。以昆虫、蠕虫、软体动物为食,常结成小群活动,于湿地小跑步追逐猎物,或以单脚搅动浅水、泥滩中之生物再予啄食。留鸟族群多利用河床或河口沙砾地繁殖,繁殖期抱卵或育雏时,遇有天敌接近,亲鸟会在地上「拟伤」,以引开入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