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職場衝突? 多了解你的大腦,用三招處理情緒

吵架后最常见的经历,是不断回想吵架的当下。回忆中的冲突通常都是幻想,重新构想冲突。 示意图/ingimage

接下来要讨论的步骤,都是能够用来管理冲突,学界称做「慈悲」的行为,因为这些作法就是实际动手协助他人。

第一个方法,需要运用想像力;具体来说,是预测他人情绪的能力。第二种则是侦测他人情绪的情绪,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第三种则是控制情绪;控制的不是他人的情绪,而是自身的情绪,但前提是要更加了解情绪。

我们一一来探讨。首先,从第一组的作法开始,科学家称之为「以经验为基础」的方法。这种作法需要大家运用想像力,猜测、理解对手内心的情绪。举例来说,这样的感受可能源于心境转换(「想想看,你如果是对方,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可以依照之前与对手应对的经验,回想对手的行为,猜想他们心理逻辑。

第二组方法则「以表情为基础」。这是辨认对手当下实际情绪的能力,而不只是猜想。有一个实验,包含前测和后测两部分,其中住院医师观看一系列影片,影片主题是同理心,由行为研究人员制作。这些影片内容有:①教导住院医师侦测病人细微的表情变化;②讲解同理心的神经生物学;③呈现资深医师与病人的应对方式。资深医师与病人都穿戴装置,测量当下的生理反应,并将结果显示于萤幕的一小角。如此一来住院医师就可以自己查看,有同理、无同理反应的时候对于病人的影响。

(本文出自《大脑喜欢这样工作》)

第三组解决冲突的方法,会向内心探索,驱使你的外部行为,也就是关怀所促发的行动。大家应该还记得,想要帮助他人的欲望,正是关怀的象征,会促进外部行为。大家需要的关怀行动是什么呢?

把经历用文字写下来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来问问社会心理学家詹姆士.彭尼贝克(James W. Pennebaker)。他热爱文字,就跟有些人热爱奶昔一样。他的家人也才华洋溢,也热爱文字─妻子是知名专栏作家与书籍作家露丝.彭尼贝克(Ruth Pennebaker);女儿从事传播业,目前人在华府。彭尼贝克不只是国际知名的行为科学家,写了三百多篇同侪审查论文,还写了像是《代名词的秘密人生》(The Secret Life of Pronouns)等书籍。

我们很幸运的可以看到他对于文字的热爱。极少数行为科学家能把象牙塔研究,转换成一般实用疗法,彭尼贝克就是其中一位。他远近驰名的原因大概是「表达性书写」(expressive writing),这是市面上一套很有效的人际冲突管理方式。当然,他写了很多相关内容。

彭尼贝克首先发现,把恼人的经历写下来后,过了一段时间,就不再因此困扰。但是,要以特定的周期和方式来书写,才有效果。他的研究成果,原本是要帮助经历创伤的人。不过最终的研究发现,也能够帮助经历其他艰困情绪的人,不只适用于创伤,还能帮助极需解决冲突的人。这就是第三个解决冲突的方式。彭尼贝克所谓的表达性书写,执行时要写字,同时要改变观点。想了解他的方法,就必须探讨「自我沉浸」和「自我抽离」两种观点的差异。

不要一直回想当下 让冲突重复播放

吵架后最常见的经历,是不断回想吵架的当下。回忆中的冲突通常都是幻想,重新构想冲突,或许还会在心里更动过程,好让自己的处境好一点(像是想出尖酸苛薄的回嘴方式)。回想时都是第一人称,透过自己的角度看事情,这个角度学者称为「自我沉浸」的观点。研究显示,这样子的沉浸方式会加强负面情绪,几乎什么事都无法解决。

幸亏克洛斯(Ethan Kross)等行为科学家发现,在回忆时,你有另外一个视角可以选择。假设冲突发生时,脑中的回忆编辑开始照着你的看法,重写冲突的剧本,你会开除他们吗?如果把他们用摄影师取代,也就是用中立第三人的角度拍摄冲突,会变成怎么样?这个方法一定会把你推出利害关系人的角色,让你冷眼旁观。你变成扛着一台摄影机,而不是受伤的人。这样子的改变就叫做「自我抽离」的观点。

自我抽离这个想法并不奇怪,可以说是独门秘方。多数婚姻治疗师给予伴侣降低冲突的建议,里头都含有这个成分。他们会教双方,不要用「你」来开启句子,不要说像是「你忘记关门了」─这种说法听起来像在指责对方。

双方学会更好的说话方法,运用更中性的词汇,像是「门没有锁,我怕会遭小偷」。会这样说话的人是摄影师,而不是主角。研究证实,改变说话方式能够降低冲突。确实,这就是彭尼贝克《代名词的秘密人生》一书中提到的概念。然而,自我抽离好像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所以多数人都不会这么做。

(本文出自《大脑喜欢这样工作》作者:约翰‧麦迪纳 译者:赖孟宗)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