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因應AI浪潮? 葉丙成提議「跨領域學士」

阳交大3日的AI高教论坛上,许多专家与学生分享因应AI如何调整学习模式。(Photo by 吕翔禾/台湾醒报)

「盼在大学有更多修课弹性,让学生能先适应AI!」教育部政务次长叶丙成3日在阳交大论坛表示,很多大学生历经长年补习,早已失去学习的热情,教育部希望能在大学推动弹性修课,甚至考虑跨领域学士,盼重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阳交大学生赖林鸿建议,老师应与学生讨论AI工具的使用范围,让学生更熟悉AI。

阳交大3日于交通部国际集思会议中心举行「高教论坛:AI与人文的取舍,台湾高教的未来与挑战」。

自主学习因应AI

叶丙成表示,牛津大学2013年曾有论文指出,702种现有的工作到未来会有一半消失,随着AI发展的还可能更多,在课程难跟上生产应用的速率下,希望能培养学生自主能力,108课纲就是这样的精神。他说,高中学生因课业要求,需要大量补习,其实学习热情很容易被消磨,如何让他们在大学重燃热情是关键。

「在既有领域创新很难,最好加入不同领域的知识!」叶丙成说,大学教授大多只专精自己领域,若要创新最好加入不同领域的学习,而要激发大学生学习不同领域,在修课上就要有弹性。他透露,教育部正考虑仿效柏克莱大学,设立「跨领域学士」,例如在4个领域分别修满18学分就能获得学位,「若有自主学习能力,不怕任何未知的新科技!」

讨论AI使用范围

阳交大教务长陈永升叹说,许多阳交大毕业学生到业界还是要接受职前训练,让学校开始思考学习的安排,近年的「16周+2周弹性学习」就是希望让学生可以提早实习,或是执行专题。他强调,与其18周课程还是教不完,不如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

「师生之间的沟通要更流畅!」阳交大电子所博士生赖林鸿举例,大学课程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关键,但很多课程都是由老教授上,很多都已经失去热忱,希望能更加强课程回馈,以利教师调整课程;他也指出,自己也担任过助教,发现很多学生其实比他会用AI,但大学很多老师却不允许学生用AI写作业,也有讨论的空间。

需沟通与合作能力

赖林鸿强调,学生希望知道学习知识的目的,还有对未来的帮助与想像,他也建议高中能多保留实验课,让学生有机会动手作、激发好奇心,不要都拿来考试。阳交大研究员林孟洲直言,使用AI以外,学生本身的能力也很重要,包括AI的基础素养、专业研究,还有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能力。

【更多精采内容,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