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會提生醫業8建言 楊泮池:台灣缺經理、語言人才
三三会4月例会,邀请中研院院士、生策会副会长杨泮池演讲。记者吕俊仪/摄影
三三会今日举行4月例会,邀请中研院院士、生策会副会长杨泮池演讲,他提到,生医产业要走出台湾必须从人才、法规、规模、通路等面向来看,去年IMD世界人才排名报告,台湾排名第20,但国际人才指标落后,有最好的工程师,但却欠缺经理人,且经理人国际经验下降到40名,语言人才也降至41名,语言人才也不够,甚至没办法跟人「吵架」。
杨泮池指出,对于台湾生意产业市场规模与国际布局,在去年BTC会议看法,认为要以台湾为首发市场,健全场域验证、辅导取证、建立落地应用与市场准入机制,并配合新南向政策拓展国际通路及市场。并提到,参考OECD国家水准,建议将医疗保健支付占GDP比重提升到8%(现约6.6%)以上,不应将生医产业发展全压在健保上。
针对2024年生医产业大趋势,杨泮池说,生医产业和生技领域历经几年动荡,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导致医疗保健投资大幅成长,而随2022年疫情消退,生技产业遭遇重挫,预算削减,员工人数大幅减少以及财务管理谨慎,而2023年后,疫情正式结束,未来如何仍拭目以待。
他也观察,2024年生物技术和医疗保健市场开始重新赢得乐观,公司更重视效率而非新颖性,并购策略将会回归,新创公司需要更快实现获利等现象。
杨泮池也引用MIT资料介绍,2024年十大科技突破,包括AI适用于一切、超高效能太阳能电池、苹果视觉专业版(Apple Vision Pro)、减肥药、增强型地热系统、微小晶片、第一个基因编辑治疗、超级电脑、热泵、推特杀手等,其中,晶片跟超级电脑与台湾有关。
他也跨界提到AI应用,并以辉达执行长黄仁勋、超微执行长苏姿丰风潮带动相关族群市值飙涨,也以广达董事长林百里金句「以后人类会分成懂的用AI与不懂的用AI」两种人,延伸到AI改变生医产业发展。
并以美国TriNetX公司2013年以来,从全球三十多国及170个医疗机构建立巨型的真实世界证据网路,台湾有12家医学中心合作,避免健康大数据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让「台湾成为AI的殖民地」,应成立自己的国际大数据公司。
另外,三三会理事长林伯丰针对生医产业结合ICT,盼成为下个兆元产业与护国神山群,提出8项建言,包括:一、检讨松绑生医产业的法规限制,以产业化的角度评估台湾的医疗、检验等,可以公司型态经营;二、加速「再生医疗法」与「再生医疗制剂条例」的立法;三、透过政策工具,引导及鼓励投资人投资生技产业、医疗AI等产业;四、因应AI在生医产业的应用,应针对AI在搜集数据、数据保存、确保数据不被虚构或篡改等进行规范。
第五则是积极培养生技及医疗高阶人才,进行跨领域人才培育;六、生物制剂、抗体、细胞、基因治疗都无法获得健保支付,政府应鼓励商业保险支持;七、鼓励银行对生技产业办理授信,并松绑相关授信规范,以利产业发展;八、健保收入来源主要来自雇主60%、受雇者30%及政府10%,应该提高政府负担的比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