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32人的赵承熙在想什么?维吉尼亚理工学院屠杀事件

韩裔学生赵承熙2007年持枪到维吉尼亚理工学院校园开枪扫射,共有32人死亡,23人受伤,校方在事件发生后所举办哀悼仪式。(图/公有领域

文/法兰克.贝拉迪(Franco ‘Bifo’ Berardi)译/林丽雪

2007年4月16日,美国维吉尼亚州布莱克斯堡的维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学生赵承熙在背包中带了几条锁链、一把铁锤、一把刀、两把合法购买的半自动手枪,还有几乎400发空尖弹

早上7点15分,赵承熙在西安伯勒强斯顿宿舍大楼杀了2名学生后,回到自己的宿舍寝室,删除邮件并拿走自己的电脑硬碟。接着,他到邮局去寄了一件包裹,里面是要给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手稿影片。9点45分,他再度回到维吉尼亚理工学院,并走进诺里斯楼,在杀了30个人后自杀。

共32人死亡,另外23人受伤。这是美国史上由单一枪手造成的最大伤亡事件,也是全世界死伤最惨重的事件之一。

赵承熙的行动极为复杂且历时很久。根据调查,进入诺里斯楼之后,赵承熙用链子锁住三个主要出入口大门。他在被链子锁住的门上放了纸条,宣称任何人想打开门就会引爆炸弹。他动手开枪前不久,一名学校职员发现这张纸条,并把纸条拿到三楼通知学校的行政单位。就在同时,赵承熙已经开始枪杀二楼的学生。

开了几枪后,几分钟内,警方接到报案。

他开了又关上几个门,好像在找某一间特定的教室,之后他杀了一名正在某间教室上课的教授,然后继续扫射,又杀了在那间教室上课的九名学生,当时有13名学生在上课。之后,这名年轻人又到另一间教室,杀了教授与6名学生。另外,他还想再攻进两间教室,但这两间教室的门被里面的学生设置障碍物挡死了。

布雷斯库(Liviu Librescu)教授是在二次大战大屠杀中存活下来的以色列生还者,他奋力挡住杀手进入204教室。利布雷斯库死命挡住门,让大部分学生有时间从窗户逃走,但却因杀手朝门射了很多枪而身亡。另外2个人也在努力挡住211教室的门时被枪杀。

赵承熙的痛苦

赵承熙在8岁时与父母姐姐赵善敬到了美国。维吉尼亚政府网站上刊登了《维吉尼亚理工学院大众枪击事件:评估小组报告》(Mass Shootings at Virginia Tech: Report of the Review Panel)资料,其中有一部分谈到赵承熙心理健康史的精神学分析报告,说明了赵承熙融入新国家的困难:

这种转换非常辛苦:这家人没有人会英语,两个孩子都觉得孤立无援。父母亲一开始做了很久的劳动工作,后来有了干洗事业后工作时间更长。因为他们的工作都不需要说英语,所以他们两人在工作或在家里都说韩语。赵承熙的姐姐说,他在美国似乎比在韩国更退缩与疏离。她回想到有时候他们会「被别人取笑」,但她认为这只是一种过程,因为她觉得「这只是理所当然的事」。两年之后,这对姐弟开始在学校读写英文,也懂了英文。韩语只在家里说,但赵承熙不写也不读韩文

赵承熙和家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不善于沟通,让他们很沮丧,也很担心。过去这些年来,赵承熙很少和家人讲话,也避免眼神接触。

根据小组评估过的一份纪录,有时候赵太太很沮丧,甚至会抓着他大力摇晃。他会和姐姐说点话,但避免讨论他对事情的感受与回应,或分享每一天在生活中、学校里、或各种事件的想法。如果家里有访客,他必须讲点话时就,会手心冒汗,脸色发白,全身僵硬,有时候还会哭出来。通常他只会点头说是或不是。

▼看似有点腼腆的赵承熙,以暴行回应社会对他的霸凌。(图/翻摄自Youtube)

移居、文化与语言的无所适从、寂寞,以及在新文化环境中的一种不自在感。心理上的标签作用,以及在团体中进一步边缘化、霸凌、羞辱、无言的愤怒、复仇的渴望。赵承熙的故事是全世界数百万移民的心声

赵承熙犯下大案的当天早上,他寄了一份包裹给美国国家广播公司,里面有录影带照片日志文字手稿。这个古怪、孤僻、脱离社会、不太稳定的人,在面对电视人时却意外的正常。后现代的知己就是媒体,而他选择了美国国家广播公司。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董事长决定,只播出25分钟影片中的2分钟、43张照片中的7张,以及23页手写资料中的37个句子,赵承熙在开第一枪之后还修过这份手稿。他表示,没有曝光内容包括「超出极限的亵渎」与「不可思议的暴力画面」,他希望未曝光的资料永远不会被公诸于世。

以下是被曝光的文本之一,赵承熙的心声:

任意摧残我的心,对你还不够。强暴我的灵魂,对你也不够。鸡奸我的情绪,还是不够。你在毫无节制的快乐以及病态的虐待行为中花的每一秒钟,都可以用来阻止今天的事件。问一下你们自己,这几个月、这几个小时、这几秒钟,全部的这些时间,我都在做什么?你们活该自作自受。你们活该自作自受……

你们这些残酷成性的人啊,我也许微不足道,只是一坨狗屎。但你们一次又一次摧残我的心、强暴我的灵魂,结果唤醒我的意识。你们以为,我只是你们正在蹂躏的一个可悲又没用的生命。但因为你们,我会像耶稣基督一样死去,并会激励被你们践踏的世世代代软弱且毫无防备能力的人──他们是我的兄弟姐妹与子民

就像摩西,我要分开红海并引领我的子民──他们是被你们践踏且永远想践踏的所有年龄层的弱者、毫无防备能力的人与无辜的儿童,抵达永恒的自由国度。由于你们这些罪人,你们这些害人流血的人,我要为这个世纪立下典范,让我的子民能追随我的脚步。

你们可能会坚守战场,投入美式基地组织的永恒恐怖主义中,但被你们践踏的儿童将会起义。借着比上帝更强大的力量,我们将会追杀你们,你们这些恐怖主义的爱好者,我们会把你们杀光。

看过这些影片、照片与宣言的警察认为,给媒体的包裹内容不太能帮他们理解赵承熙的杀人动机。同样看过这些资料的威尔纳(Michael Welner)博士指出,「这些影片无法帮助我们了解赵承熙,它们扭曲了他,他其实温和而安静。这算是一种公关影片,他想让自己变成像昆汀塔伦提诺(Quentin Tarantino)的角色。」

警方与威尔纳博士的评估没看到的是,「塔伦提诺角色」和安静温和且忧郁冷漠的赵承熙,事实上是一体的两面。

▼温和安静的赵承熙,内心却有冲突的一面。(图/翻摄自YouTube)

赵承熙的语言听起来很夸张,但也有几分真实性。很明显的,这不能合理化他的罪行,但却说明了他不常感觉到的挫折感。事实上,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董事长可能也决定要审查赵承熙的讯息,因为那听起来太像一种可怕的号召宣言,要召唤这个不稳定的世代里所有心灵脆弱的人,对世界上所有的讨厌鬼进行自杀炸弹攻击。这样的人到底有多少?在部落格世界里,我读着宣称敬佩赵承熙行为的年轻学生们的文字,因为忍受霸凌多年下来,他们能感受到同样的仇恨。赵承熙的疯狂行为充分说明了这一个不稳定世代的精神病理学现象。在他的心理与社会经验上,都能看到实体、语言与文化的去疆域化效果。

赵承熙的姐姐很努力帮他适应环境,她会和他说话,鼓励他打开心房,「更有勇气」一点。父母也鼓励他要参加活动与各项运动,因为他们担心他把自己孤立起来,会很寂寞。其他人也问到他为什么不说话。据说他对这种压力很不满。赵父本身个性安静,比较能接受儿子的内向与畏缩性格,但他对尊重比较严苛,父子会因此发生争执。根据一份纪录,赵父从来不赞美儿子。在赵承熙后来写的一份包括父子关系的资料中,他的父亲角色总是负面的。赵承熙从来不谈学校,也分享得不多。他的母亲与姐姐会问他学校发生的事,想知道「霸凌」的可能性。因为他姐姐知道,他走在学校走道上时,几个学生有时候会大声辱骂他。对于所有为他利益着想的问题,他只会回答「好啦」。

●作者法兰克.贝拉迪(Franco ‘Bifo’ Berardi),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欧洲知名作家、理论家,义大利自主主义运动的最重要核心人物。1976年成立了知名电台「Alice」,目前在米兰的布雷拉美术学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Brera)主教社会传播史课程。研究范畴聚焦在后工业资本社会中的媒体与资讯科技,作品往往结合历史、哲学、社会、政治、科技、传播等多重领域,以宏观的辩证探究当代人的集体处境。

译者林丽雪,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毕业。专职译者。曾译有《QBQ!就是要杰出》、《3300万人的聊天室》、《学校没教的就业学分》、《我用死薪水,让钱替我赚钱》、合译有《怪咖成功法则》、《虚拟货币经济学》、《如何打造营收上亿的App》等书。

本文撷取自时报出版,《英雄:大屠杀、自杀与现代人精神困境》,已获刊载授权,不代表公司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至editor88@ettoday.net

博客来|TAZZE|金石堂 现正发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