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警案喧腾「关键法案」为何还躺在立法院?基层员警的告白

(图/报系资料照)

两位员警因公殉职,掀起社会对警察工作安全议题的反思,如何杜绝血淋淋憾事再度发生,避免上演「今天公祭、明天忘记」,政府责无旁贷。

「明诚、瑞杰,你们的任务结束了!」9月5日,总统蔡英文参加因公殉职的台南市警察局员警凃明诚、曹瑞杰告别式,致词时表达深切哀悼,并允诺将透过立法院朝野努力,尽速通过《警械使用条例》修法。

这起震惊全国的台南杀警案,发生在8月22日上午,两名员警在追缉赃车过程中,先后遭到窃车嫌疑人林信吾持刀攻击,送医抢救仍均告不治。悲剧掀起各界检讨警察执勤安全问题,其中备受关注的项目之一,正是《警械使用条例》修法。

事实上,距上次修订该法,已将近20年前了,根据内政部观点,现行法规对警械规范不足,加上欠缺实务考量,于是在2020年5月提出修法草案,经行政院通过后,送立法院审议。

上回修法卡关 争点在哪?

内政部草案大致可分成三大重点:放宽警械定义,员警可就执勤现场状况,将适合器具当作警械使用;开枪损害人民权益时,赔偿回归国赔机制;增设调查小组,由内政部遴选专家学者组成,协助厘清使用警械致人死亡或重伤的争议案件。

对于修法方向,中央警察大学行政警察学系教授许福生认为,确实有助消除第一线使用警械疑虑,也可望减少法官以事后察知的客观事实,倒果为因论断员警开枪时机适当性的可能。

然而,立法院2020年12月完成草案初审后,却未进一步协商并完成修法,据悉,关键争点之一在于「调查小组」编制与启动机制。对此,新会期朝野可能朝「相关规范由内政部另订之」的调整方向,先求法案三读。

不过,除了上述偏向技术面层次问题,警界对「调查小组」功能有更多期待。「无论是调查小组或鉴定小组,新单位能不能常态性搜集、分析员警遇袭实例,作为系统性教案?这更重要。」许福生指出。

台湾警察工作权益推动协会常务理事、同时也是现役警察的萧仁豪认为,修法之外,政府必须积极补强的核心层面:以临场实务为基础的教育训练。

「我过去执勤,最靠近开枪的一次经验,就只是……上膛。」萧仁豪述说其任职八年来的自身经验,恰好也是很多警察的写照。一位不具名警政署人士坦言,「(执勤时)很可能根本没开过枪。」一旦遭遇突发状况,仅有短短几秒钟做出应变,仰赖平时训练累积,但实务上仍有进步空间。

萧仁豪举例,美国联邦调查局编制的《执法人员遇害与受遇袭资料集》,会每年针对员警执勤遇袭实例进行统整性研究,写成报告并公告上网,提供各州警局检讨训练或改善制度。他并认为,除了枪械等致命性武器,政府也应提供较低或无致命性器械,最关键的是,必须给予相对应的教育训练。

文章来源: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