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机场启用脸部辨识登机 通关只要12秒就完成
▲ 上海虹桥机场本周一(10/15)启用脸部辨识通关。(图/记者张一中摄)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成为中国首家使用脸部识别自动安全检查系统的机构,让旅客从办理登机手续、行李托运、安全检查直到登机,都可以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完成。
自动安全检查系统周一(10/15)在虹桥国际机场一号航厦开始运作,共设置八台安检机扫描乘客的身份证和脸孔,检查它们是否匹配,将通关时间缩短到 12 秒左右。但它仅适用于持有中国身份证的旅客。
这些机器让旅客从办理登机手续、行李托运、安全检查直到登机,都可以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完成。该项目耗时三年终于完工。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虽每小时通过的乘客数量仅有 1000 万,但安全检查的质量将大大提高。」
▲ 各国机场陆续引进脸部辨识技术。(图/取自skycanner)
实际上,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之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将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在机场中。
2017 年 6 月,总部位于纽约的廉价航空公司 JetBlue、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和资讯技术公司 Sita 进行了一项合作试验。他们使用生物识别技术和脸部识别技术,在登机时验证门口的客户,为的是实现无纸化、无设备的自助登机流程,JetBlue 也成为第一家与 CBP 整合的航空公司。
上个月,在一项单独的生物识别计划中,芬兰航空公司邀请 1,000 名旅客参加赫尔辛基机场的脸部识别测试,以了解客户对航空公司人脸识别技术体验的影响。
参与测试的客户使用应用程式发送三个自拍,并将 Finnair 会员卡的资讯上传到测试系统,然后使用具有脸部识别技术的值机台判测是否吻合。赫尔辛基机场副总裁 Heikki Koski 表示,「我们希望让航空旅行更顺畅。脸部识别是更大的生物识别识别趋势的一部分,它将实现『亲自动手』的旅行,你不再需要任何旅行证件。」
▲ 杜勒斯国际机场(Dul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启用脸部辨识通关三天就抓到一名非法入境者。(图/翻摄自杜勒斯国际机场官网)
根据美国官员的说法,这项新技术的运作,在 2018 年 8 月成功阻止了一名企图使用他人护照进入美国的男子。
这名 26 岁的男子在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被截获,他使用不属于自己的法国护照入境,而那人正从巴西前往美国。CBP 新闻稿称,「官员利用 CBP 的新脸部比较生物识别技术,证实该男子与他所提供的护照不匹配,而搜查显示该男子真正的刚果共和国身份证,隐藏在他的鞋子里。」
► 神科技脸部扫描辨识!美机场才启用第3天 秒逮假护照惯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