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美中军事融冰 台湾不可无动于衷

旺报社评

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解放军南部战区司令员吴亚男与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视讯会谈后,将应邀参与帕帕罗主持的印太国家年度军事将领会议。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负责中国、台湾与蒙古事务的副助理部长蔡斯出席「北京香山论坛」,并举行中美国防政策协调会谈,蔡斯是2019年以来出席香山论坛的最高阶美国官员。

美中竞争非全部关系

美国前众议院议长裴洛西2022年访台,北京随即暂停与华府的军事接触,双方失去管控风险的机制,升高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中美军事关系中断两年后终于恢复,意味台湾及南海周边的紧张情势渐趋缓减,尤其战区司令的对话更有助于避免两军之间的误判发生,对防止竞争演变为冲突至为关键,为中美关系回稳的重要表征。

美国再三表示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恢复会晤虽不等于达成协议,但深入交流增进互相理解,将有助于形塑「正确认知」,避免误解导致冲突。当前中美关系确实存在严重的「认知差异」,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时,对中美关系提出「树立正确战略认知」的期许,希望不要以竞争定义两国全部关系,以减少战略误判的可能风险。

台湾问题是中美认知歧异的症结之一,双方分歧由来已久,现有框架渐趋无法满足稳定中美关系的需求。美国虽一再重申「不支持台湾独立」,但在对中竞争上却将台湾视为筹码,鼓励台湾与中国对抗,使民进党政府更大胆「趋独」,维持两岸关系稳定的「创造性模糊」清晰化,台海风险升高。

前国安会秘书长苏起认为,台湾问题已成为「引爆美中军事冲突的板机」,中美竞争若要去风险化,即要去板机化,降低台湾的角色。北京驻美大使谢峰更直言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中美若要「不冲突、不对抗」即须「去独化」,北京无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但台湾对美「一边倒」,中断两岸对话,将加深北京「促统」的紧迫感,并做最坏的「武统」打算。

美中战略互信重开机

台湾问题无疑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台湾原本有在美中之间寻找平衡点的灵活空间,民进党政府无心改善两岸关系,认为委身美国即为台湾安全的保证,致使台湾失去主体性,任由大国摆布。美国杜克大学委托政治大学民调中心进行的台湾安全研究调查,华府及北京的菁英认为,美国出兵协防台湾的机率仅有一成左右,但在台北的政策圈,却有两成受访者认为美国会以行动力挺台湾,台湾的乐观期待应来自台美关系良好的认知,此与现实之间存在显著落差。

中美军事关系解冻,重启对话接触,试图降低对抗风险,避免缺乏完整沟通带来的挑战以及可能的战略误导。中美双方的军队近日亦将参加巴西主办的大型军事演习,此为2016年中美参与「环太军演」(Rimpac)以来,两军队首度同台演训。中美对话与联合军演为双方重建军事互信的重要环节,证明传统的军事实力虽有助于吓阻,但对于竞争对手而言,恐难以有效提升互信及降低风险。

中美双方须相互提供「再保证」(reassurance),以避免在缺乏互信的台海及南海问题上误判演变成冲突。中美战区司令视讯会谈在减少误判上迈出一步,南海争端中的菲律宾亦随之重回中菲双边磋商机制,展开新一轮谈判,双方同意继续讨论合作领域,特别是在热线机制、海岸警卫队及海洋科技的合作,以摸索缓解南海紧张局势的路径。

相对于菲律宾,台湾文风不动,此将使台湾错失缓解台海紧张的主动权。新加坡外交家马凯硕呼吁,台湾应在危机发生前即建立对话管道,避免台海危机发生后措手不及。赖清德若不停止「趋独」,与大陆发展互信关系,重拾对话稳定两岸关系,将在中美重建战略互信与相互提供「再保证」中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