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欧洲不想打新冷战

旺报社评

继大陆总理李强赴欧洲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并顺道访问瑞士、爱尔兰之后,中共最高外事主管王毅赴欧洲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并访问西班牙、法国,两人都向欧洲传递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愿意扩大开放做世界「稳定力量」的讯号。当世界贸易秩序遭到破坏,全球加速走向新冷战,北京的决心与行动,已赢得全球南方国家的支持,欧洲的态度将成为世界是否走向新冷战的关键。

美国给压力 欧洲怕输

今年是大选年,许多国家将举行选举,俄乌战争与以哈战争持续进行,地缘政治充满风险,经济发展也受到影响。今年《慕尼黑安全报告》以「双输?」为主题,指「在地缘政治局势日益紧张、经济不确定性提高情势下,许多国家不再关注全球合作的绝对利益,而越来越担心一己利益低于其他国家。将相对利益放在首位将危及合作,破坏全球伙伴关系,很可能导致双输。」西方战略界忧心大国零和博弈,任凭恶性循环与敌意螺旋发展,最终是全世界皆输。

拜登政府固然不似前任总统川普那么赤裸裸,要胁北约盟国在国防预算达标,但国务卿布林肯的「餐桌或菜单论」,也足以让欧洲陷入左右为难。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小组讨论会时,布林肯提到,拜登政府面对中美竞争,大举投资美国盟友、伙伴和多边体系,因而拥有强大的联盟与伙伴网路,成为对中竞争的优势。他话锋一转强调:「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就会在菜单上。」这句话不啻是对怀有二心盟友的警告。

欧洲既要面对咄咄逼人的美国,特别是11月可能变天,那个难以捉摸、对欧洲充满敌意与轻蔑的川普,及他所代表的孤立主义可能掌权,还要思考乌克兰一旦战败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欧洲智库「欧洲外交关系协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ECFR)公布欧洲12国民众对俄乌战争看法的调查,只有不到一成欧洲人,相信乌克兰会取得最终胜利。来自东西两面的压力,将迫使欧洲政治人物务实思考欧洲的未来及与中国的关系。

欧盟的成立是冷战时期,西方国家希望在美苏二极对立中团结为一,避免输掉可能核战争。欧盟原本以为冷战结束,苏联东欧共党政权垮台,可以从此远离战争威胁,并减少军备开支。讵料上世纪末南欧发生内战,这几年东欧也不安宁。现在历史仿佛重演,欧洲必须大幅增加国防经费并加入集团对抗。

德法会王毅 银光乍现

但是这次与冷战不同,美国固然希望利用北约将中国设定为欧洲的假想敌,中国威胁论也见诸北约与欧盟的一些声明,但距离新冷战还是有一段距离。首先,中国不同于苏联集团,对欧洲领土并无野心;其次,中国与欧洲密切的经贸关系难以割舍;更重要的是,现今全球议题诸如气候、防疫、金融、犯罪、科技等错综复杂,中国介入全球治理程度极高,排除中国就难以成局。有此更深层的认知,欧洲领袖自然对中国的观点也会不同。

受新冠疫情与俄乌战争干扰的中欧关系,近几个月出现微妙变化。欧洲主要经济体加强与中国的接触,德国总理萧兹和欧盟外交事务负责人博雷尔与王毅会面时,都强调反对与中国脱钩。萧兹规划4月再次访问北京,法国总统马克宏在巴黎会见王毅时表示,法国坚持「战略自主」,愿同中方共同维护和平稳定,应对全球挑战。

北京抓住这个机会,鼓励欧洲「战略自主」。王毅在法国表示:「支持法国独立自主,继续为中欧关系发挥建设性作用,增进互信,促进利益融合,共同充当世界稳定力量。」

慕安会议主席霍伊斯根呼吁欧洲国家,共同寻找「乌云边上那缕银光」。俄乌战争进入新阶段,加上6月欧洲议会即将改选,短期内不容易见到中欧关系的改善。等到年底许多选举因素尘埃落定,相信欧洲会做出明智的选择,届时自然「银光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