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欧盟不会放弃战略自主

社评

欧盟因新疆维吾尔人权问题大陆关系恶化, 5月20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多数决定,暂缓批准去年底谈判达成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欧盟强调「暂缓」并不代表「中止」。不过,大陆若坚持对欧洲议会议员人权委员会成员的制裁,有关CAI的讨论就会保持搁置。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兰格认为,「冻结状态」将持续很长时间,欧洲议会似乎铁了心,中国不取消报复性制裁,就不会让协定通过。欧洲议会的决议虽不具法律约束力,但欧盟各国为维系欧盟的运作,不会单独让CAI生效

打坏欧盟企业中国布局

3月间,欧盟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因大陆新疆维吾尔人权问题,共同对4名大陆官员及1名公安局人员实施旅行禁令与资产冻结的制裁。中国随后对10名欧盟关切新疆人权问题的政治人物及4实体组织人士祭出反制裁,造成中国与欧盟对立,导致历经7年谈判的CAI遭搁置。

其实,欧盟非常重视CAI为经济带来的好处。欧盟官方网页指出,中国14亿消费者市场快速增长,CAI将确保欧盟投资者得以顺畅进入,并确保他们在更公平的环境中竞争,减少欧盟企业在中国投资的不确定性,此对欧盟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及未来成长深具意义

CAI若获批准,将取代25项欧盟成员国与中国的双边投资协定,使欧盟企业的大陆市场准入条件明确且独立于中国的内部政策。其次,CAI着眼于改善公平竞争环境,实行透明补贴制度,反对强迫技术转移,且中国同意采用国家争端解决机制,尊重相关国际义务,支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CAI无疑是中国对欧盟在市场准入及劳工标准方面展现让步,此将提升欧盟企业在大陆市场的地位。欧洲议会冻结协定审议,恐怕坏了欧盟企业布局大陆的一盘棋

中国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欧盟的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使得大陆市场更形重要,缺乏中、欧经济合作的挹注,将延缓欧洲经济疫后复苏。但CAI遭欧洲议会搁置亦为中国带来负面影响,使北京联欧制美」的外交策略遇到挫败。对中国而言,搁置CAI对经济冲击有限,北京主要在意政治及外交压力,因欧盟藉「暂缓」拜登极为介意的CAI对美国表态,恐形成美、欧「抗中联线」。

中欧深化合作才是利多

然而,欧盟中不乏与大陆经贸投资关系密切的成员国,其中德国为避免欧洲议会搁置CAI而做的努力更是动见观瞻。德国权衡经济利益,认为必须重视大陆市场,总理梅克尔更希望在9月卸任前留下政治遗产,因而不支持欧暂缓CAI。

德国为欧盟在中国投资布局最深的国家,更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扮演欧盟经济的火车头。梅克尔期待CAI能使德国在市场准入方面得到更多的互惠待遇,也能使中、欧贸易朝向互利的方向发展,抛开政治因素,深化合作对中国与欧洲皆是利多。此外,CAI能打破中、欧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领域的投资限制,有利于德国车厂研发新能源或电动车,以立足于大陆及全球市场,迎头赶上以特斯拉(Tesla)为代表的美国新能源车厂。欧洲议会搁置CAI当天,德国股市大跌2.5%,反映投资人的失望。

西班牙亦支持CAI通过,首相桑切斯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电话会谈表示,西班牙可在加强中欧关系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其对欧盟在批准期待已久的CAI方面寻求共识仍具信心。长年为财政问题所困的西班牙经不起欧盟卷入「抗中」,疏远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6月中旬拜登总统将首次出访欧洲,前往英国及比利时参加G7与北约峰会,并与欧盟领导人会谈,强化美国与欧洲的伙伴关系。美、中对抗中,欧洲对美国意义重大,拜登虽不似美国前总统川普令欧盟不悦,但他能多大程度修复美欧关系,将左右CAI的前景。

在拜登政府推动下,中欧关系趋向竞合,但欧盟「战略自主」策略不会戛然而止,仍将追求不依赖美国、在国际社会更自主的地位。欧盟普遍相信,面对未来需要与中国合作,而非孤立或遏制中国。

CAI并未破局,惟欧盟不放弃外交人权价值观,何况其间还交缠着地缘政治因素,德国想实现的「双赢」一时难以达到,但应可努力协调欧洲持续与中国对话,避免走向「双输」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