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欧洲战略自主是中国的机会

旺报社评

法国总统马克宏访华后强调欧洲要走「战略自主」的道路,不做大国附庸;要避免卷入与欧洲无关的争议,包括台湾议题;并誓言欧洲要在中美两强之争中成为第三强权。此言一出,在大西洋两岸都引起巨大的反弹。一些评论认为这是欧洲重大的转向,但欧洲战略自主并不是新词,马克宏的表态是否代表欧洲的战略选择,仍有待观察。但可以确定,中欧关系的改善对舒缓紧绷的地缘政治有益,世人应乐观其成。

自主是欧洲唯一的出路

欧洲特别是法国追求战略自主其来有自,不是新鲜事,更不是欧洲的大转向。西欧固然得益于二战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共同防御网。但欧洲对战后冷战格局始终有所不满,认为在美苏二极结构下,被美国纳为附庸,被推上核武威胁的前线,随时可能卷入战争冲突;美国摧毁黄金本位,滥用美元信任,让欧洲经济也沦为附庸。从最早的六国煤钢组织到发行欧元,一部欧盟发展史就是一部欧洲重建与追求和平安全与战略自主的历史。2016年欧盟更将战略自主纳入全球战略文件。

马克宏曾批评北约「脑死」,但俄乌战争使北约复活并更壮大,此时再度提起欧洲战略自主,无怪被人批评不合时宜。但西欧国家特别是法国,看到集团对抗死灰复燃,欧洲陷入双重依赖:军事依赖美国、经济依赖中国,前景黯淡。去年12月马克宏访问美国,对美国在能源与经济政策上趁火打劫表示抗议。马克宏批评美国以高于市场价4倍的价钱卖天然气给欧洲,提高了欧洲的能源价格,又通过《降低通膨法案》以补贴方式保护美国市场,逼使欧洲企业出走,这根本是在分裂西方。

更别提俄乌战争及美国强力升息造成欧元大幅贬值,都迫使欧洲再度认清战略自主的重要性。在战略自主的前提下,欧洲必须重建与北京的关系,战略空间才能扩张。追求欧洲战略自主不是马克宏访华后的投降主义,而是欧洲一贯的追求以及面对未来世界格局的唯一出路。

欧洲通往独立自主之路充满阻力。首先,就是欧盟内部意见分歧。4月11日马克宏访问荷兰,向煤钢组织创始六国之一的荷兰寻求支持。但几乎同一时间,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奇访问华府寻求与美国在经济与国防上的合作。莫拉维茨奇批评马克宏短视近利,为了做生意不惜付出地缘政治的代价。波兰总统杜达也强调,美国对于欧洲安全的重要性,反对欧洲「战略自主」。新欧洲与老欧洲对于军事威胁与经济利益的立场南辕北辙,欧盟要在战略自主的方向上寻找出一致的立场,难度极高。

摆脱对美国的军事依赖

再者,要追求战略自主首先还是要有摆脱对美国的军事依赖的实力。由于俄乌战争爆发,欧洲国家明显感受到安全的压力,军费大增。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统计,全球军费开支在2022年连续第8年创下新高。其中欧洲军费增加是全球军费大增的主要原因。欧洲去年军费支出比前一年增加13%,达到冷战结束以来的最高点。即便如此,短期内仍难摆脱对美国的依赖,美国在欧洲仍是强大的军事存在。

美军驻扎欧洲原本为6.5万人,俄乌战争后增加到10万人。美军在欧洲多处设有军事基地,德国的军事基地更是全球几个最大的军事基地之一。美国还在德国、义大利和土耳其部署核子武器,北约这个保护伞也是紧箍咒。军费大幅增加又会造成排挤,影响政府的福利支出。现在法国为了退休金改革,引起民众大规模的罢工抗议,想要欧洲民众放弃美国保护与高社会福利的奶嘴谈何容易。

习近平日前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通电话,促和俄乌战争可能不再是天方夜谭,在中美对抗格局下,欧洲要走向战略自主,是中国战略突围的机会,「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仍搁置在欧洲议会,如能顺利解冻,对中欧关系的改善助益极大,当此关键时刻,谋求俄乌冲突政治解决,是北京难得的战略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