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心理健康产业 两岸合作新契机
旺报社评
大陆心理健康行业爆发式增长,2021年至今投融资累计金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规模仍小,但大陆业内估计市场规模约在3000亿元人民币。资本的动向暗示了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心理健康行业可以成为两岸合作新机遇。
因新冠疫情呈现爆发成长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精神内耗」一词开始出现在大陆年轻人的对话中,民众对心理健康关注度提高,行业发展却严重不足。大陆心理健康行业起步较晚,精神科医生十分短缺,2001年具官方执业资格的精神科医师,每10万人仅2.13名,低于韩国的5.79名、日本的11.87名。大陆忧郁症患者就诊率仅9.5%,治疗率仅6.8%。
台湾心理健康行业发展较早,已发展出成熟的分众市场,从严肃专业的精神问题医疗照护、专业周到的心理干预治疗,到各类的情绪管理方式等,十分多元丰富。张德芬、金韵蓉、王浩威等心理学界人士,在大陆已有相当影响力,堪称大陆心理健康行业的启蒙老师。
新冠疫情蔓延,使人们面临更多心理健康风险,疫情暴发期间,《中华精神科杂志》针对大陆近15000名民众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忧郁症状检出率达53.5%,显示大陆心理健康行业将因新冠疫情而呈现爆发成长。
大陆心理健康行业有其自身特点,首先是与网路、人工智慧等高科技高度融合。官方发布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精神科互联网诊疗的专家建议》中指出:精神疾病多需长期服用药物和连续进行心理咨商和心理治疗,更适合互联网诊疗模式。除将心理咨商搬到线上,以视讯、语音、文字等媒介设计产品外,大陆在心理健康和数位科技融合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如建立病例数据库供从业者运用,再如用大数据为用户精准匹配咨商师、配置整套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设计情绪管理可穿戴设备等。这些新颖的治疗方法,一定程度缓解大陆精神医疗资源有限、精神卫教普及率低、临床诊疗依从性差的现状。
其次是行业体系仍有待完善。近年来,大陆官方开始有意识地推动社会心理救助体系的完善,如在居民社区服务中心开设心理咨商室,在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等。但大陆心理健康行业仍面临缺乏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完善的职业资格准入机制等问题。
搭建具中华文化特色体系
三是资本介入推动行业发展。大陆近年出现首个国企投资的心理咨商连锁品牌「安肯咨询」,亚洲首个上市连锁精神科医院「康宁医院」。资本将心理健康领域视为未来「风口」,大陆行业供给短缺,资本可以短时间内解决行业「从无到有」的问题,但品质的提升同样重要。从台湾的经验可知,心理健康行业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今因疫情出现爆发式增长,应警惕过分逐利而导致的行业畸形。
总体而言,大陆在心理健康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更专注于解决短缺问题,正透过政府、资本力量推动行业发展,使心理健康行业体系短时间内能够搭建起来。台湾心理健康行业多年来秉持「以人为本」,更注重「人的问题」的关怀与解决。目前来看,大陆主要靠资本与市场创新服务形式,台湾则更重视专业度及服务品质,这种互补让两岸心理健康行业的合作有更多发展可能性。
此外,心理学是「舶来品」,很大程度上建构于西方价值体系。如何顺应社会结构,从中华民族、社会和个人关系里建构一套新的心理支持方法,是两岸学界、业界人士应思考与探讨的。两岸应探索传统文化和心理治疗的有机结合,搭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社会心理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