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美应为全球双碳担重任

旺报社评

今夏以来,北半球进入「烤炉」模式。北美洲、欧洲、亚洲多国都出现极端热天。英国首次出现40℃以上的高温,法国和西班牙发生「毁灭性的野火」,义大利、葡萄牙、挪威等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美国多个城市刷新了高温纪录,大陆高温已持续超过30天,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台湾南部与东部前几天也出现40度高温。

极端高温 无人幸免

持续超高温威胁民众健康,欧洲仅西班牙和葡萄牙就已有1700多人死于高温,大陆也出现多例热射病(重症中暑)死亡病例。高温不仅再次冲击俄乌冲突以来的全球粮食安全,也给本就严峻的能源供给形势雪上加霜。各国发电和用电需求激增,能源供应却面临短缺。欧洲多座核电站因高温天气停摆,水电供应不足,电价普遍上涨,台湾尖峰用电量也创下历史用电新高纪录。全球多地政府呼吁居民节约用能,多个城市宣布进入「高温紧急状态」。

北半球大范围的炎热天气是受到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但其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未曾见过的速度发生,全球平均气温以每10年0.15°C速度上升。全球变暖改变了大气、海洋环流及地表状态,也大大提升了夏季基础温度,更极端、更频繁、更持久的热浪变得更加常见。此番「高烧不退」的热浪提醒人类,气候变化是必须立即行动来应对的严酷现实。

世界气象组织警告称,未来全球极端高温天气会变得越来越普遍,这种情况或将持续到2060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彼得堡气候对话会上发出严厉警告,气候变化,没有一个国家能幸免,他强调:「我们现在正在面临抉择,要么一同采取行动,要么一起自杀。」

多项研究都表明了全球温度与温室气体排放的高度相关性。应对气候变暖的核心是严格控制碳排放,加快全球能源转型。2016年生效的《巴黎协定》明确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硬指标」:本世纪末前,把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前工业水平的2°C以内,并努力不超过1.5°C。这意味着全球碳排放要在2025年达到峰值,在2050年之前全世界碳排放净值需归零,才能避免气变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完成这一指标,需各国密切配合和相互帮助,各国应更大力度、更团结地投入应对气候变化的议程。不久前召开的G7峰会和北约峰会,西方国家支持在2022年底前建立全球「气候俱乐部」,以加速实施《巴黎协定》。这不应仅仅是又一个承诺。历史上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美欧国家,迄今为止还没有兑现其对低度开发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资金与技术援助方面的承诺。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发达国家应率先减碳并向遭受全球变暖破坏性影响且转型困难的贫困国家提供更多支持。

气候治理 知行合一

中美两国的合作尤为重要。作为两个排放大国,全球「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中美之间的深度合作。去年,中美双方共同发表了《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和《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已指明了方向。

大陆在应对气变方面展现了积极姿态。2020年,大陆向国际社会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6月,大陆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要最大限度采取趋利避害的适应行动。拜登政府也多次表态希望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大有作为。

此外,各国应积极斡旋透过合理解决乌克兰危机来缓解全球能源危机。持续的俄乌冲突导致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价格高涨、供应紧张。《经济学人》近期文章指出,如果各国政府应对不力,今年的能源危机可能会让化石燃料业重新崛起,使全球减缓气候变迁的路途更难行。解决全球能源危机,依然需要各国多做劝和促谈之事,恢复全球经济秩序,以更好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治理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核心议程之一,重要的是知行合一,热浪炙烤民生,考验着各国政治合作的决心,能否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让地球继续成为宜居之地,中美两大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