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美再挂钩 助力2035远景

旺报社评

停滞许久的中美经贸谈判渐露曙光,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华府智库阐述拜登政府对中贸易政策时,提出「再挂钩」与「永久共存」两个新词。市场解读,美国在经贸谈判与关税问题上对大陆递出橄榄枝。也就是说,两国在国防、外交、军事及科技安全等议题,仍存在分歧与对抗,但经贸上却不一定只有对抗一途,合作才是更好的选项。

扭转川普关税政策

果然,戴琪很快就和大陆副总理刘鹤通话。美国为何愿意谈判?原因不难理解。一方面,现阶段主导中美经贸问题的戴琪与叶伦,在看待贸易逆差、关税与不公平贸易上,与川普时代的莱特希泽与穆努钦大为不同。戴琪与叶伦更倾向以沟通及对话,或是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来处理不公平贸易行为,而非单方面透过贸易制裁的手段,也不认为惩罚性关税是解决美国贸易逆差问题的良方。他们主张重新检讨川普时期对大陆的关税政策。戴琪明白表示,将启动针对性关税豁免程序,让大陆输美部分商品得以免征惩罚性关税。

另一方面,过去川普对大陆实施的关税制裁,对美国企业及消费者都带来庞大的负担,甚至成为美国当前通膨居高不下的元凶。根据美国劳动部统计,9月CPI年增率来到5.4%,不只远高于市场预期,也创下自2008年7月以来的13年新高。而扣除食品与能源等物价波动较大的核心CPI,更是连续4个月都在4%以上,直逼30年前的水准。虽然这波通膨导火线主要是源自于疫情,但不容否认,每年额外的关税成本压力,恐怕才是企业不得不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主因。

叶伦日前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直言,对大陆商品加征关税,不只严重伤害美国消费者,也加剧通膨走势。而早先知名信评机构穆迪的研究则进一步指出,因加征关税所产生的额外费用与成本,高达92.4%都是由美国进口商所负担。整体来看,自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美国企业及民众负担的关税成本粗估已超过900亿美元。愈来愈多的美国企业与商业团体都公开表示对陆商品加征关税的不满,也积极游说美国政府,希望可以取消或削减关税。

北京谈判筹码增加

最近美国商会针对125家在陆美企的调查指出,超过75%的受访美企抱怨营运受到关税影响,54%呼吁中美政府应定期沟通以重建关系,47%认为应取消关税,38%希望今年可以举行「拜习会」等,就是鲜明例证。换句话说,如何从川普创造的贸易桎梏中解脱,显然是绝大多数美国企业与民众的心声。种种迹象也显示,因关税而起的茶壶里风暴正在扩大与蔓延。此也逼使拜登政府必须正视过去川普错误的关税政策,重新检讨并思索如何透过经贸对话,来化解美国对内及对外的矛盾。

中美是全球最大两个经济体,经贸原本就是相互依存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害。面对美国释出的善意,北京有必要认真看待,思考中美经济重新挂钩的可行路径。毕竟从谈判的角度来看,大陆现在是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除了可掌握谈判主导权外,也可取得较多的谈判筹码。更重要的是,当前大陆经济在基期效应消退下,加上整改措施、恒大风暴与限电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成长动能明显减弱。如果能够恢复经贸谈判,让中美经济重新挂钩,不只可以提振投资与消费信心,也能为经济注入正向力量。

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曾经说过,谈判桌上的结果,取决于彼此对实际要求夸大多少。要能夸大,势必拥有足够的筹码。刚开始面对川普发动的贸易战,中国谈判筹码可能不多,但随着关税加剧美国企业的成本及民众的生活压力,风向已经转变,中美经济「再挂钩」不再是清谈。如何以实力为出发,争取最大可能的利益,有利于2035年中等富裕国家远景目标的实现,应是北京首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