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中国平常艺术节:一场不一样的社群营造实验

城市边界不断延伸,“造房子”的速度不断提升,当人们谈论建筑”的时候,是在谈论空间,还是以此为载体生活?或许这一次的时代中国平常艺术节可以带来某种实践。在长期的社区洞察中,时代发现,社区的生活形态会随着居民的角色改变而演变,从而产生空间功能的迭代和进化。

对于如何让社区变得更具生命力,时代做了一个尝试,去发现和孵化社群力量,引导社区自我更新、不断生长,使建筑空间成为生活艺术的载体,并不断迸发活力。

2019年,是时代社群品牌搭建的第一年,以“生活艺术家”为时代基因,从3月开始,逐步落地以“时代趣乐部”为代表的社群品牌。此次时代中国发起的第二届“平常艺术节”,以业主自治、共建分享的方式,完成了一次社群营造实验。从“美术馆舞蹈”、“架空层第二课堂”到“地铁口乐队”,通过记录、洞见社区生活形态的演变,从“平常生活”中“看见艺术”。这一次,时代中国平常艺术节通过『社区看见·论坛』、『午后乐趣集』、『月下家宴』三个维度,去呈现社群共创的力量,把主场交给“日常”,还于“社群”。

闲话人民公园:走进社区,看见艺术

2003年,在玫瑰园社区临时空间打造的“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是时代在营造艺术社区上的一次重要实践;2005年,雷姆·库哈斯和阿兰·弗劳克斯为美术馆设计了一个永久性的建筑空间,最终于2010年9月建设完成。在此之后时代不断发现,社区居住者在用艺术的方式,教化生活空间。时代也一直在思考,生活与艺术的边界在哪?这一次,我们邀请到了三位对社区空间艺术有着独到见解的建筑设计师,展开对生活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探讨。

著名建筑师冼剑雄先生,作为当年玫瑰园一期的设计师,他提出,从人文的视角切入,站在居住者的角度思考需求与场景营造,建筑设计也可以是构建艺术社区、和谐邻里社区的一种方式。平常艺术不能只专注在艺术流派,不能孤立掉生活中的一些小体验

Mapping工作坊创始人何志森博士,他从先锋视角去观察和跟踪各种城市人群,从生活里微小的物件出发,尿壶拖鞋、牛奶盒等,发现了很多社区、城市甚至更宽泛的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他认为:艺术不仅仅是给人看的,而是能解决问题的,今天很多人在看大的东西,我看小的东西,只是因为他们也需要被关注,我们希望去发现很多平凡的英雄。

时代中国景观总工黄征征女士,与大家分享了时代对不同年龄居住者,对艺术生活空间需求的洞察。她认为生活与艺术是无边界的,当原生的需求艺术化,生活即为艺术,在未来,时代中国将持续赋予社区艺术基因,构建实用且让人快乐的艺术社区。

平常艺术节的首席共建伙伴——北辰青年创始人宋超先生,也带领到场的业主、媒体、行业代表和生活美学领域的青年,做平常艺术节的一日观察员,与嘉宾共同畅想艺术生活社区,探讨平常艺术的因子

午后乐趣集:最高贵的艺术是使人快乐的艺术

午后乐趣集通过共创展览和艺术教育,让全年龄段的平常艺术家们都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独特的艺术天赋,吸引更多人在平常中发现艺术、理解艺术、体验艺术,真正实现艺术走进生活。

乐趣集现场有玫瑰园架空层的花艺课堂,有社区的小朋友担任市集摊主进行旧物交换和买卖,还有时代美育中心的老师与小朋友一起协作流体球灯,通过握手共建,交流体验,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人们沉浸在市集的乐趣中流连忘返。

月下家宴:艺术与日常相融,生活才最为动人

美食,是人们创造幸福感的方式之一,是最平常的艺术。通过美食凝聚邻里关系,用情怀与心意建立居住者和社区之间的连接。

当夜晚来临,数位明星大厨齐聚玫瑰园,向业主学习拿手家乡菜式,在超级月亮的映衬下,将一样样平常美味烹制出来让大家品味。当灯光就绪,业主们轮番上场,一场最平常不过的表演,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寻常之美,这也许是社区最美的模样

没有生命力的建筑不能称之为空间,赋予空间艺术因子,当生活与空间共生,即为社群。平常艺术节是时代中国对社群精神内核探索的第一步,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在这场社群共创实验中,我们发现了平常生活背后的不寻常,就如这场月下的社群对话与邻里家宴,当社群的力量被激发,空间、生活与艺术之间将会产生连接,融合共生。

在社群运营探索上,时代发现了社区生活有趣、有料、有温度的一面,时代认为,未来社区的模样将会是一个可以互动的复合体,通过倡导“生活艺术家”的理念,时代将持续以艺术赋能社区,活化空间。

详情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