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艺术家用水墨画呈现社群乱象

文/城市美学态度

数位科技的高度发展,不只改变人类的生活面貌,也影响人文领域反思与当代艺术的表现。

近年来,艺术家张礼权积极探索水墨如何与数位时代共存,以全球恐怖攻击在网路激起的涟漪主轴创作一系列水墨画作,表达国际情势台湾水墨的承载与社群媒体的虚实现象

▲张礼权于华山客厅举办的个展「按˙提˙斡˙WAR 2.0」。(图/邱家琳摄,以下皆同)

2017年,张礼权延续水墨与数位时代的创作核心,首度尝试装置作品与AR扩增实境技术,于华山小客厅推出个展「按˙提˙斡˙WAR 2.0」,探索网路资讯传递的过程,带给大家全新的水墨观展体验

同时,展览也与台湾设计师品牌「立服」合作,将艺术家独特的山脉纹理融入服饰设计。「『按』、『提』、『斡』是书法运笔动作,与『Antiwar』(反战)的读音相似。」

策展人张乃予表示,这个系列作品的灵感来自巴黎恐怖攻击,许多人将脸书大头贴置换为法国国旗色彩滤镜,此现象也引发张礼权省思反战与社群媒体等议题,换头贴的举动是因为关心恐攻事件,还是只是想跟随风潮

他也提到,「按˙提˙斡˙WAR 2.0」打破传统水墨直立或横轴的形式,呼应社群媒体常用正方形为创作框架的概念,让所有展出画作都是正方形,无论悬挂哪个方向,都可以被观看。同时,张礼权也透过漂浮的「山水岛屿」创造虚幻情景,强调反战、爱与和平的思想。

「岛屿在云间飘浮,代表战争爆发后,原本居住在土地的人流离失所,或为了寻找『桃花源』开始迁移。」张礼权表示,反对恐怖攻击、追求爱与和平,就得离开原先的环境,追寻远离战火动乱的桃花源。

▲艺术家张礼权于开幕记者会致词

飘浮的山水岛屿 暗喻网路社群互动

在社群媒体世代,讯息传递速度加快,但也因为部分资讯未加以求证,经常发生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现象。

张礼权以此为灵感,透过四幅画作呈现山水建构顺序,从白描轮廓山川位置确立、山脉肌理构成,到最后墨色晕染与云烟缭绕,象征每一次的讯息传播,都比前一次内容来得更丰富。

同时,他也将两组四幅画作《过程1》与《过程2》并置,搭配镜面创作装置艺术,营造讯息传播无远弗届的氛围。当观者比对两组画作,就能察觉其中的些微差异,暗喻大家误认彼此在讨论同一件事情,但随着资讯传递,越接近尾声,便会发现那只是两幅外型很雷同的作品、两起相似的事件。

▲张礼权首次尝试的装置艺术《过程1》与《过程2》,2017年。

对张礼权来说,无论是Facebook、Line或Instagram,所有网路社群都充斥真真假假的人事物,大家必须仔细过滤资讯,如果认为一切都是真实的,那就糟糕了,而他画中的黑白色彩也代表真假与虚实的对比关系。

▲张礼权《过程1》局部

(完整文章请看城市美学新态度)

【延伸阅读】来一碗台北 古典与未来结合的数位山水城市

※本文由城市美学新态度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