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二访香港(刘良升)
图为香港海港城的名牌商场。(新华社)
屈指一算,个人来去香港的次数竟然有十多次之多,纵然严格来说,我绝大多数都是在早先的九龙启德机场,或是后来的赤𫚭角机场闲晃,以等待登上下一班中转航班前往目的地,此乃当年在苏州工作时,正值两岸尚无直航班机的政治氛围,我等必须借道所谓「第三地」转机往返台湾和内地间,再加上一次搭乘国泰航空航班往返美国和台湾,又有机会在香港转机。不过我在机场倒也没有闲着,反而充分利用时间驻足于机场书店,享受着翻阅两岸三地的历史丛书,这仿佛又像回到了少年时去偷看港版禁书(记忆最深刻的是香港版的《李宗仁回忆录》)那股「偷情般」的快感。
2000年1月底,偕同新婚的苏州妻子返台过年。我们在赤𫚭角机场下飞机后,马上凭借着北京政府核发的「入台证」入境香港,并风尘仆仆地前往香港中华旅行社,好领取台北政权真正得以入境的「入台证」。稍事休息,我们小两口在旅馆附近以广式烧腊粉面果腹,于华灯初上时信步街头,完成了与东方之珠接地气的初体验。
十多年后,我们一家相携太座的娘家亲戚,一大早从广东省深圳市经由罗浮口岸进入香港特区。通关时4种不同的闸口吸引了我,我们父子三人使用美国护照,必然遵循「外国人/Foreign Nationals」的窗口办理通关,太座与家人一行则前往另一头通道,该处尽头却分流至3种不同的承办窗口,且各有着醒目的「内地同胞」、「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之中文标示,好分别指引3种不同的证件持有者。最玄妙之处为此三者所对应的英文翻译俱为「Chinese Nationals」(按:中国国民之意),如此饶富政治内涵的权宜安排也让略懂汉字的犬子们觉得啧啧称奇。
通关后随即搭乘港铁列车抵达了九龙半岛的尖沙咀站,我提出筹备多时的旅游攻略,建议约略参访海港城购物中心便可,随即乘坐「天星小轮」前往对岸的香港岛,再至太平山顶参观蜡像馆等设施,待夜幕低垂远眺维多利亚港的夜景后,即可下山搭船前往澳门的旅馆住宿。岂料,太座坚持要待在海港城内「血拼」,我也只得舍命相随。
海港城面积甚大,但除了餐厅以外,竟然找不到可以坐下歇息之处。当两犬子直呼无聊,我父子3人总算得空脱队,并寻得地下室的一处阶梯席地而坐。儿子们拿出游戏机打发时间,我则手掌托着头部就着膝盖打了一个小盹,期间还一道外出跑了一趟麦当劳补充精力,再返回与逛得人仰马翻的太座和家人聚首。
这会儿总算按照我压箱底的腹案,一同前往九龙半岛最南端星光大道,吹着海风,隔海向南凝望香港岛,并想像着由对岸太平山顶俯视的感受,最终挥别了九龙,换乘水翼船前往澳门。而儿子们这次的香港之行,印象里除了罗浮口岸通关闸口的英文翻译标牌、香港的车子靠左侧行驶、街上的英式红色双层巴士,剩下的就是海港城、海港城、还是海港城了!
事实上,海港城内物价比美国还高些,加以考虑到回美国的行李负重,太座在海港城内竟然啥都没买,她也因为没有听我这位「专业导游」的安排而懊悔不迭。不过我已经允诺将计划我俩第三次的香港行,前提是这次行程无论如何不能碰触海港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