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我们那代的「正统」史观(刘良升)

台湾历史课本谈辛亥革命,只剩300字的叙述,连作家吴淡如都感叹女儿不认识孙中山。图为大陆游客在南京「总统府」旧址内的孙中山雕像旁参观。(中新社)

最近疯传的一份录音,是台湾知名作家吴淡如女士,惊觉她就读初中的女儿,竟然不知国父孙中山先生,也不明白中国历史朝代的序列,进而有感而发的分享。无独有偶的是,媒体人赵少康先生也提及企业家郭台铭先生的女儿连岳飞都不识。

此时历史教授吴昆财先生趁机回应,对当局提出「去中国化竟造成去历史化」的警讯。因此「去中国化」的新历史课纲,已使得台湾年轻学子失去了「时序感」,既不了解中国历史,更无法真正了解台湾。这跟我小时候所学的「正统」史观大相迳庭。

中华民国政府自1949年撤退到宝岛台湾之后,原先强调自己是「唯一」合法的中国政权。姑不论国际间政治局势的诡谲多变,即便1971年以前,中华民国是在联合国内唯一的中国代表,不过至少在内政和教育上,政府一直宣誓自己正统传承的地位。笔者就是在这般「反共复国」氛围下的教育产物。在此就敝人浅薄的历史认知,先不置对错与否,妄言数十年前所学的正统史观论述,咸论可以由道统、法统、和血统三个面向来分析解说。

第一为道统论:所谓道统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以「王道」和「仁政」为视角来诠释正统。我少时「尧舜禹汤文物周公孔孟」的排序朗朗上口。此乃尧舜两代奉行禅让政治,选贤与能;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商汤击败暴桀,解救苍生于水火;周文王忍辱负重,在岐山奉行德治;周武王推翻商纣,让黎民重建天日;周公吐哺,制礼作乐;孔子有教无类,孟子倡民贵君轻,乃并称儒家二圣。

这个「口诀」列举历史上著称的圣人,再往后教科书上出现的道统继承人,就是国父和蒋公。试想昔年为了巩固当时「风雨飘摇」的偏安政权,这种「造神运动」的连结性和功能性不难理解。

第二为法统论:亦即政权一脉相承的合法性。纵观各朝各代的盛衰,商继夏,周代商,历秦汉唐宋元明清的更迭,到国父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民国,不但恢复了以汉人为主体的政权,也创建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这份强调中华民国来自数千年兴替法统的正统性,不言自明。

第三为血统论:血统论固然攸关过去「家天下」政治系统的接班选择,但是尚适用于现存君主立宪不具政治实权的英国、日本诸国了。

在古代封建时代的君主为了挑选继承人,屡屡在立嫡立贤立长立爱之间挣扎。且因为立于一尊的政治权利过于诱人,自诩血统纯正而欲继位正统,所造成的夺门之变,不可胜数,前汉有七国之乱,西晋因八王之乱而亡,南北朝的宗室相残加剧社会动荡,连千年一遇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都无法免俗发起了玄武门之变手弑手足。以血统之名谋取正统之实,沾满了斑斑血迹!

兹举一历史事件,其「法统」和「血统」支持者不相伯仲,各有所好。

后汉末年,曹丕强迫汉献帝刘协禅位,曹丕虽3次推辞,最终勉为受之,以除却天下人对曹魏「得位不正」的物议。后来撰写《三国志》的史官陈寿,记录魏国是继承汉统的唯一合法政权,并将刘备所建的「汉」贬称为蜀,降为地方政权。这是汉禅魏,开启魏晋南北朝的法统基调。

不料近千年之后,已经失去淮河以北半壁江山的南宋政权,为了营造南宋出自北宋皇室纯正血统的氛围,将汉高祖刘邦之裔孙刘备,推崇为后汉的继承者,成为以血统观点评定三国正统,从而厚植尔后罗贯中著述《三国演义》「尊刘抑曹」的养分。而许多对刘备小朝廷的同情者,还使用「季汉」(其名最早出自于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一词替代常用的「蜀汉」称谓,以表彰前汉,后汉,季汉的正统传承关系。

诚如以上的三国正统论述之分歧,一般对历史的观点,不论用道统、法统、血统角度来诠释正统,固然各有不同的论调和支持者,纯属各自表述罢了!但是当局若凭借选择性的片段史论,造成历史学习者产生切割剥离的混肴史观,所造成的反效果就值得注意了!吴昆财教授之警语,当局不可不慎呀!

(作者刘良升现居现居美国德州休斯顿市)

【刘良升专栏每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