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祖父与八佰(刘良升)

作者祖父的抚恤令(图:刘良升提供)

近来在中时新闻网史话专栏中,拜读了庄秉汉先生撰写之八百壮士所属的五二四团韩宪元团长,在南京外廓雨花台阵地阵亡的事迹,以及杨渡先生为文,讲述向四行仓库八佰壮士英勇献旗的杨惠敏女士后来的发展。昔时1937年淞沪会战的烽火画面,也借由管虎导演力作的史诗巨片《八佰》的写实影像,又生动地浮现在我的脑际之中……

整个八百壮士故事发生的近因,正是因为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区的战略要冲大场镇,于1937年10月25日失陷于日军之手,布防于大场镇东南方和苏州河以北这块东西走向条形范围内的近十万国军,原先就必须要抵挡来自东面的日军强攻,此刻尚有遭受由甫丢失的大场镇南下的日军侧翼切断西撤后路的险境。国军统帅部随即命令这一部分属于中路军的国军部队迅速向西撤退脱离战场,并命令留驻陆军八十八师五二四团一营的400多名战士(号称800人),由谢晋元中校团附率领,死守四行仓库,以小股人马集中于这座钢筋混凝土建筑内继续顽抗,以吸引日军注意力好掩护大部队撤退,并展现国人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而五二四团一营的壮士们,果然不负使命,依托四行仓库与日寇激战四昼夜,于10月31日凌晨奉命离开仓库撤入公共租界,上海市中心区的战火自此停歇。而11月5日,更多的日军在杭州湾北侧的金山卫登陆,日军此举不但成功地开辟淞沪地区南侧的第二战场,且对国军展开了钳形合围的态势,沪上国军乃在日军合围前仓惶撤出淞沪地区,淞沪会战终告结束。

而先祖父刘作全烈士所服务的陆军七十七师,早于同年9月时就疾驰到上海,奉命布防在四行仓库北北西方距离6.5公里处的大场镇刘行和顾村防线。上海西北地区两个相连在一起的罗店镇和大场镇,早就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军事要地,故在数十天内反复拉锯,数度易手,尸横遍野,乃有「血肉磨坊」之称。9月下旬先祖父慷慨牺牲,得年28(抚恤令上作41岁,原因不详),所属的七十七师也损失惨重退出战线,由甫到前线的四川军队接手阵地,继续守卫疆土。

在看完《八佰》电影后,我凝视着先祖父的抚恤令,心中遥想着80多年前十里洋场上的硝烟烽火,从七十七师接防大场阵地,祖父阵亡,大场失守,中路军的国军西撤,八百壮士进入四行仓库坚守据点……

当年在沪上参战的75万中国军人,洞悉中日两军装备上的差距,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血肉之躯筑起人肉长城,戮力保卫家园同胞。《八佰》片中借着这些平凡中国军人的众生相,正刻画出了当年「我死则国生」的大无畏精神。

行文至此,我早已热泪盈眶……

(作者刘良升现居现居美国德州休斯顿市)

【刘良升专栏每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