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刘良升专栏/父亲的金三角情结

2013年,在泰国清莱满星叠」村的大同中学,一名学生在背「弟子规」。(新华社)

一九四二年,中国远征军离开了故土开赴缅甸日军作战,很多热血勇士牺牲了生命客死异乡,尚有部分生还者后来不愿卷入国共内战,故在抗日胜利后就散落在缅北一带,未回国门。一九五○年国共内战的末期,更有一支为数众多,以云南居民为主,效忠国民政府残军眷属,退入缅境金三角一带,他们并与稍早散落各处的远征军队员,在地华侨,和当地民族武装势力结合,统一在前陆军第八军军长李弥将军(云南人,黄埔四期毕,属于原中国远征军滇西序列)的领导之下,合力在缅甸国境内组建了临时根据地。这群孤军因为身处缅境,不见容于缅甸当局,故平时除了必须提防缅军的攻击,还要与大自然中的疾病,猛兽毒蛇水蛭天敌剧烈抗争,这其中有多少血泪交织的故事,而对他们最好的注解竟然是柏杨先生在《异域》这本书中所写「他们战死,便与草木同朽,他们战胜,仍是天地不容」,这是何等的悲壮,凄凉,孤寂与无奈。

曾几何时,当我尚在小学懵懵懂懂的阶段,家中的书架上多了《中国远征军》(作者已不记得了)和《异域》(柏杨着,当年的化名邓克保 ),在我们这个拥有湘军背景的家庭中,多了两本战争文集是稀松平常的事,我只是在茶余饭后,信手拈来其中之一,翻上数页聊充休闲而已。未几,这两本书的概要已经深入我心,只是彼时「少年不识愁滋味」,身在富足安康的台湾宝岛,年幼无知的我并未进一步深层地去思考,在那个悲壮的大环境下,为国家为民族为生存,在「异域」垂死挣扎的苦难同胞们

一直到了一九八二年,柏杨先生在《中国时报》的赞助之下,实地探访金三角,并在《中国时报》的副刊上连载〈金三角,边区荒城〉的大作,深刻鲜活地刻画出三十年后,这批无人闻问的炎黄世胄在「异域」的艰苦生活。当时奉蒋氏政权之命,并未撤退回台湾岛,而滞留在中南半岛的孤军部队,已于先前就逃离了缅北,在段希文李文焕两位云南籍将军的指挥下,有组织地抵达泰国北方边界。然而迫于现实所需,孤军弟兄们毫无选择地化为泰国军方边防雇佣兵,归泰国○四指挥部节制,受命与盘据山区的土共和苗共军队作战,以生命和鲜血换取居留泰北的一线生机。虽然在那片龙蛇杂处,毒品泛滥,各方武装势力纵横的复杂山区,孤军仍面临出生入死的日子,但对比稍早在缅境居无定所,流离颠沛而言好多了。不过泰北山区基础设施不足,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土地贫瘠,孤军伙伴眷属们生活落后清苦,却戮力在艰困条件下自立开办华校,那份坚持要将中华文化继续在异域传承的决心,着实让我们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