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业先锋」叶明勋逝世10年 叶文心读《感怀集》:见证了那个时代

世新大学荣誉博士叶明勋。(图/世新大学)

记者黄君瀚/综合报导

台湾资深报人叶明勋一生奉献新闻界,前总统马英九盛赞是「新闻事业先锋」、「传播教育的导师」,2010年获追授第45届金钟奖特别奖。逝世将满10年之际,他的女儿叶文心近日读父亲所撰《感怀集》5册有感,专文回忆他的侧影与那个时代,同时从著作中一窥知交满天下,风骨令人景仰又真实的叶明勋。

叶文心上月27日将读书心得投书联合报》,题为〈国民政府与台湾:战后六十年的见证——我读父亲的《感怀集》、《感怀续、三、四、五集》〉。文中提到,叶明勋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以中央社台北特派员身分抵达松山机场,目睹了日本台湾总督的投降仪式、参加第一回中华民国升旗典礼,此后60多年他拥有过各种头衔,「但是他所衷心自我期许的,始终是一个新闻从业员。」

叶明勋是观察者,也是评论者,对舆论的公信力有相当的期盼,公众场域的沉默代表的是群体的过失;即使到了晚年历经长期的戒严威权,他也没忘记大学时对舆论自由与改革进步的理想与憧憬。

▲《感怀集》5册。(图/翻摄露天拍卖)

《感怀集》5册里的文字大致能分为「人物随笔」、「台湾的新闻业」和「时事评论」。人物是数量最多、年分最早的一类,包含了祝寿庆生、哀思纪念等,他把识人当成一件大事,会尽心结交朋友。第二类见证了台湾新闻业一路走来的发展,这些几乎都产生在1990 年代报禁解除之后,他的信条是「报业的天职,是沟通政府与民间。」而最后一类时事评论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解严后对「二二八事件」的回顾与评论,另外尚有对台湾民主化两岸关系的观察与建言

叶明勋是资深新闻人,却从来不是两蒋时代当权者圈内人,只是位旁观者。他特别喜欢跟失意的人打交道,尤其是被不公正手段排挤的人,这不分省籍、职业和年纪。这些人物有几个共同点,像是较温文儒雅、坦荡笃实、行事低调、待人善心、不计较眼前功利、不忘点滴善意,这些可归功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依归的教育」。

在叶明勋心中,人伦价值最讲究「真」字,以当年台北的氛围,直言直语传到有心人耳里,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引来祸端,与众不同的话语在庸人的耳里,也可能罗织文字狱。他对戴着面具「虚伪」之人极其痛恨,对「传统儒家风范」加以歌颂,正是对若干时代人物的反讽。

▲2009年12月19日,时任总统的马英九出席叶明勋追思会亲颁褒扬令。(图/总统府)

叶明勋久住台湾,脚踏之地就是故乡,本土认同发生得十分自然,大半辈子所参与的媒体事业,如台湾电视公司、《新生报》、《自立晚报》,正是与林、辜两大家族姻亲,与连、吴、李、蔡、陈几家世代交谊合作的结果,从新闻专业的角度见证台湾。

叶明勋所经历的台湾新闻史,见证了官方党报由盛而衰、报纸由政府宣传机构转型成市场商品、媒体由平面转换到多元电子资讯生产者。1988年蒋经国去世,他提出对二二八事件的探讨及反思,因为1945年以后叶明勋和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有不少接触,亲睹了前因后果,一边是脱离日本统治欢悦的台湾民众,另一边是认真努力接收治理台湾的陈仪,促使他不断反思着这出惨剧,是怎么发生的?

二二八事件在戒严时长期被列为禁区,解严后成为对国民党统治的重大挑战,也对台湾政治体制转型产生催化作用,媒体市场一时洪水开闸,不过从此司法、学术和历史议题的讨论都出现了泛政治化的现象,叶明勋对此并不认同,认为过犹不及。

另一方面,叶明勋同样不认同战后国民政府主导的旧秩序,2000年首度政党轮替,他认为这间百年老店必须转变观念,大刀阔斧改革,改变政党跟民间的关系。他心目中的改造,包含停止把人民作为政治作战的对象、国民党去掉官僚气息、党工去掉衙门作风,认真把投票人看成政府的头家。当时辜振甫除了上述几点,另外提出了对党产问题的关注,认为国民党必须自发主导,将党透明化合理化。这些叶明勋10多前年写下的字句,今日看来仍有真知灼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