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日人毁城 残存4城门──台北城的故事(四)

2014年是台北城建城130周年,北市府重现「台北老城意象」,图为清光绪年间的台北城西门,原址在今衡阳路、宝庆路交口附近。(台北市文献委员会提供)

图为清光绪年间的台北城墙。(台北市文献委员会提供)

说起来,也够讽刺,日本人进城后,在城内宣布始政,竟成了新的城主,于是义不帝倭的义军、义民,为了驱逐日人政权,而不得不反攻台北城了。

台北大安庄人吴得福,纠合同志,首先密谋夺回台北城,因地方劣绅告密,而功亏一篑。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击台北城行动,则是由林李成、陈秋菊、胡嘉猷所发难,他们原排订日本人在台的第一个「日本仔过年」(即1896年1月1日)采取行动,但是因举事前曝光,不得不提前反攻。

1895年12月31日,抗日军将台北城团团围住,企图从城墙打开一处缺口,但都徒劳无功,日军在墙顶,居高临下,频频射击,将手执陈旧步枪,或拿着五花八门古老兵器的抗日军打退。

2014年是台北城建城130周年,北市府要重现「台北老城意象」,图为清光绪年间的台北西门,原址在今衡阳路、宝庆路交口附近。(台北市文献委员会提供)

图为清代「岩疆锁钥」台北城北门景观。(张立勋翻摄)

台北城北门旧照。(黄天强翻摄)

为了奠定台北千秋万世的基业,一砖、一瓦、一石堆砌的台北城,竟然保护了日本人的安全,真是筑城当年所未能料想得及。然而,日本人并未感念台北城的功劳,为了都市现代化,他们开始毁城廓、修道路,他们将城墙及西门门楼加以拆毁,仅只残留东门、南门、小南门、北门等四座门楼而已。

残存的4座城门,在日据时代曾一度有再拆毁计划,但是经过一次激烈的论争,终因台湾总督府图书馆馆长中山樵等学者的坚决主张,表示不仅不能再毁坏,而且还需指定为台湾史迹名胜,才被保存下来。

而北门瓮门上那块石额长约1公尺半,高约40公分。右上款刻有「光绪壬午年」,左下款落「良月吉日建」,未署撰者姓名,中刻提:「岩疆锁钥」4个大字,也于日本人拆毁北门城墙后,将它送至日本总督府邸(今台北宾馆),压在后花园的凉亭亭脚之下;新兴海洋帝国的日本占领台湾,作为其帝国疆域的「南门锁钥」,当然对此「岩疆锁钥」不屑一顾。这块石额虽一度被人所遗忘,所幸于1981年,终重新让人发掘出来,重被安置于此门门前。

日本殖民政府,以「城内」被城墙困住,阻碍都市发展,于是在「市街改正」的都更计划下,拆除城墙。

台北城府被毁了,但是城内、城外的区分,仍然存在,由于日本人盘据在城内,因此一道无形的鸿沟被筑了起来,他们加紧城内的建设,使之成了全台首善之区,城外的艋舺、大稻埕等台湾人居住的地区,与之比较起来,则蹭蹬于后。

【未完待续】

本文节选自《台北老街【30周年畅销纪念新版】》,作者:庄永明,时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