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专栏:龙城飞》赫鲁雪夫回忆录的记载──也谈张宪义事件(四)

1959年,赫鲁雪夫和Holiday on Ice冰上剧团美国男女明星,地点是莫斯科。可以看出双方都是白人,皆有基督教文化背景。1990到1991年,东欧、苏联共产集团解体后,匈牙利、捷克、俄国、乌克兰等国家与人民逐渐融入欧美文明并无困难。但是相对来说,中国就有难处,中共一旦解体,中国已无传统文化与社会可以退回,也不可能融入各国关系十分扞格的东亚文明。笔者指出这个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中国政治改革需要有软着陆的思维与规划。(作者提供)

前言:这一期谈苏共领导人赫鲁雪夫在其回忆录中,谈到1960年代相关核子武器的议题以及和美国、中国(中共)、越南(越共)之间的冲突与转变。笔者的意图,一方面是将过去一些不为一般人有机会接触的事情,择要叙述;另一方面,是将中科院成立之前的复杂国际与两岸关系衔接起来

在《赫鲁雪夫传Khrushchev》、《赫鲁雪夫回忆录》中记载了许多重要事件,笔者综合摘录重点如下。

第一件事,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赫鲁雪夫(1894~1971)在1961年7月10日批准了氢弹(thermonuclear bomb, H-bomb)试爆计划,10月30日在西伯利亚新地岛试爆成功。赫鲁雪夫在回忆录中记载,领导氢弹计划的年轻物理学家沙卡洛夫(Sakharov,1921~1989),来见赫鲁雪夫,沙卡洛夫给赫鲁雪夫非常好的印象,赫鲁雪夫形容天才沙卡洛夫是苏联一颗稀少而珍贵的珠宝,沙卡洛夫在1953年左右即成功设计出氢弹的基本原理与制造方法。但是沙卡洛夫要求赫鲁雪夫下令停止继续氢弹的试爆,因为这个武器的使用将对生命的杀伤以及环境的辐射污染实在太大。赫鲁雪夫说:「沙卡洛夫同志,做为党和政府的领导人,我没有权力宣布放弃这次的试爆。你知道我们曾经呼吁我们的敌人一起停止试爆,但是他们不听我们的劝告,反而继续进行试爆。如果我们停止试爆,我们便会在核武的发展上落后美国和其盟友。」赫鲁雪夫将沙卡洛夫的请求交由政治局讨论,结果还是通过了进行氢弹的试爆。后来科学家们告诉赫鲁雪夫,氢弹的威力将可高达5700万吨的黄色炸药,如果进一步结合脏弹(dirty bomb),其爆炸的威力可同于一亿万吨黄色炸药,而污染范围可绵延数百公里。赫鲁雪夫非常惊讶,问:「那么我们可以在哪里使用这样的炸弹呢?」科学家们说:「我们不能在西德投掷这样的氢弹,因为辐射落尘将笼罩了整个东德,我们在那里的驻军也将受害。」赫鲁雪夫认为这个可怕的武器只能用来做为对可能侵犯我们国家的道德压力,其中主要的危险来自于美国。

可以看见,在那个年代,苏联和美国都认为有一天对方会以核弹攻击并毁灭自己。事实上,由赫鲁雪夫的回忆录来看,当时俄国人非常畏惧核子武器所造成的可怕损害。

1968年5月沙卡洛夫写下「关于进步、和平共存以及知识自由的反思(Reflections on Progress, Peaceful Coexistence, and Intellectual Freedom)」,开始流传的是手抄本,后来在7月份的美国的《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上刊登。之后沙卡洛夫鼓吹人权、拥护公民自由、支持苏联进行民主改革,结果他被限制居住以及不得参与军事研究计划。沙卡洛夫在197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苏联政府不允许沙卡洛夫前往领奖。

笔者说明沙卡洛夫在赋有过人才华的同时,具有基于人道主义和良知的表达勇气,如同一股细小的光芒,照耀着1960至70年代的苏联。虽然苏联在政治上专制,却看出俄国的知识分子仍有相当自由主义的精神。以赫鲁雪夫为代表的苏共党中央,可以聆听沙卡洛夫的不同意见,而之后沙卡洛夫宣扬言论开放以及保障人权,苏共限制他的活动,并没有逮捕他,同样的情形在中国是完全不可能的。

安德烈.沙卡洛夫(Andrei Sakharov),年轻到老年的三张照片,中间这张为中年发展氢弹时期的英姿。(作者提供)

相形之下,中国的钱学森有着令人难以想像的行为。1958年初,毛泽东发动大跃进,钱学森在六月号的《科学大众》杂志上发表文章,这样说:「理论上,要使农作物增产二十倍是可能的」、「我们需要的只是足够的水、肥料和劳力,就可以能让产量无限地增长。」毛泽东闻之大喜,那个夏天,开始筹办人民公社,一切归公,可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彻底失败,饿死上千万农民。毛泽东将责任部分推给钱学森,而钱学森终生未对此事表示过歉意。笔者将钱学森对比沙卡洛夫,是为反映我们民族文化本质与素质的问题,并不只是针对毛泽东和钱学森,而是对于官员、群众愚昧无知、盲从盲信以及领导人鲜少承担应有责任的文化的深切反省。苏联在1980年代有了戈巴契夫、叶尔钦等这样的共产党人,后来他们选择解构苏联,重新来过,不是如一些执意共产党专政的人所痛心的「苏联解体」,而是俄国人选择了新的政治体制和生活方式,这是勇敢的行为,纵然三十年来他们在社会、经济方面从全面的社会主义体制转换到民主自由体制的过程中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总的来说,俄国人是自由的。

(苏联氢弹核爆过程中所产生的蕈状云,极为可怕,宛若世界末日。读者可以参考许多相关链接,其中一个为俄国近年来公布的:

https://vk.com/sovietnuke?z=video-14225254_164846111%2F218065e0f235144d78)

第二件事,1969年9月2日越共领导人胡志明过世,赫鲁雪夫回忆:「当中国终于在事实上断绝和我们的一切关系时,我感到非常痛心。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公开以后,中国就开始牵着越南劳动党的鼻子走。根据我的情报,越南人对苏联政府和党不那么坦率。这意味着在越南政府和党内的领导中亲华势力存在。在胡志明的遗嘱里,没有提到苏联给越南的巨大的、无私的援助。我们的援助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是没有苏联的物质援助,越南根本不可能在现代化战争中生存下来,不可能抵抗像美国这样富强的侵略者。为了得到足够的武器和装备,越南除了依靠苏联,别无选择。中国现在还不能满足越南的需要。越南曾宣布北越解放军火箭袭击了美国空军基地,自然,这些火箭不是在越南的丛林里制造的,这些火箭来自苏联的工厂。」胡志明过世时,赫鲁雪夫已经于1964年10月14日被迫退休,软禁状态下在乡间隐居。撰写回忆录,纸本、录音、照片,数次被苏联安全单位没收,1971年9月11日赫鲁雪夫过世,家人秘密将部分回忆录复本送到西方出版。

1954年,赫鲁雪夫访问中国,和毛泽东在天安门上。(作者提供)

越共领导人胡志明,曾担任越南劳动党主席,第一任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作者提供)

1960年代中苏共交恶期间,越共在中、苏之间固然左右为难,也是左右逢源。越战时,苏联援助越共了许多武器装备,但是越南和中国交壤,北越从中共方面得到游击战的指导,甚至中共部队引用韩战经验越境参与作战。美国总统尼克森当时为了解决越战,也为了「联中抗苏」,派遣季辛吉穿梭,并于1972年2月访问中国。毛泽东后来说:「对尼克森留下了深刻印象,是一个直率的人,不像那些左派和苏联人。」这和赫鲁雪夫对尼克森的评价正好相反,十分有趣。1961年1月20日甘迺迪上任美国总统后,赫鲁雪夫和甘迺迪在维也纳会面,赫鲁雪夫告诉甘迺迪:「在你击败那个婊子养的尼克森(大陆译为尼克松)的选举过程中,我们投了决定性的一票。」赫鲁雪夫非常厌恶公开反共的尼克森。11年后尼克森访问中国大陆,直接造成中华民国无法留在联合国内。笔者相信蒋介石如果听见赫鲁雪夫之前对尼克森的咒骂之声,一定会感到和赫鲁雪夫惺惺相惜的。

1972年2月,尼克森访华,与毛泽东握手。(作者提供)

尼克森访华时,我们由照片可以看见当时中南海毛居的环境相当老旧,但是毛并没有刻意修缮。二人会面时,谈到美国总统选举,毛泽东笑着说:「上次选举时,我投了你一票。」这话不无可能,有意回了11年前,赫鲁雪夫对甘迺迪说:「在你击败那个婊子养的尼克森的选举过程中,我们投了决定性的一票。」尼克森说:「你是两害之中取其轻!」表示尼克森可能不清楚赫鲁雪夫当年对他的厌恶以及对甘迺迪的谈话。毛泽东又说:「我喜欢右派,人们说你们共和党是右派,右派当权,我比较高兴。」美国右派反苏,形势中共有利,尼克森不能完全理解毛泽东「矛盾论」的实用主义。

1978年12月16日,笔者当时在美国留学,晚间,美国总统卡特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同时与中华民国断交。之前半夜蒋经国在睡梦中被叫醒,才知道这个消息。1979年1月29日,中共副总理邓小平访问美国,2月5日,邓小平在结束访美时公开说要发动「惩越战争」,这令笔者非常意外。2月17日,中共出动部队入侵越南,此后的一个月,每晚笔者和同学们在电视机前观看中越战争,如同连续剧。中共军队一开始在谅山夜间仰攻,死伤惨重,后来渐渐板回逆势,过程令人触目惊心,最后中共几乎灭亡越南。为何邓小平会决定发动「惩越战争」?部分和中共在越战中投入与牺牲很大、部分和越共亲苏有关,传言越共计划让苏联太平洋舰队使用金兰湾。之后,中越关系基本是回不去了。

40年前,笔者观察中共军队在越南的作战方式,认为蒋介石60年代欲反攻大陆,没有美国实质而且持续性的协助,若大陆人民起义的规模不大,解放军对国军呈包围之势,断其撤退港口,国军补给线太长,必然伤亡惨重。而若国军取得部分胜利,毛泽东为保卫政权,对台湾本岛绝对不会舍飞弹、原子弹不用,整体风险太高。因此,中华民国在台湾这段历史的特殊期间,没有能够反攻大陆,在美国压制下无法具体发展核子武器,从而专心建设台湾,以待来日,应该是比较好的策略。(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