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专栏:龙城飞》核武时代及对两岸的影响──也谈张宪义事件(二)
1966年10月27日,中共发射带有核子弹头的飞弹。(作者提供)
前言:笔者在2021年3月1日的《旺报》的〈两岸史话〉专栏上,开始刊载〈也谈张宪义事件〉系列,受到一些朋友们的注意,尤其重要的是张宪义博士立即回应,建议笔者查看《Taiwan's Former Nuclear Weapon Program》这本书,由于笔者并非核工专业,在阅读这本书时,进度缓慢,还需要一点时间了解其中主要的部分以后再以文章回应张宪义博士。另外,也得到张宪义博士的同事陈胜朗先生的回应,赐给笔者他的译注著作《美国对台湾核武计划的情资掌握与干涉》,内容珍贵,非常感谢,也同样地需要一点时间再以文章回应。笔者强调重新探讨这个事件,认为自己的论点未必正确,有些部分难免主观,因此欢迎有兴趣的、有专业人们一起来探讨「张宪义事件」与其相关的问题。这一期文章先为非核武和核能专业的读者简略地回顾近代以来核子武器发展与管制的过程,然后谈到两岸的中国人政权如何受到核武的影响。
第四、核子武器的历史回顾
关于核子武器发展的历史,其实是相当晚近的事情。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詹姆士•查威克爵士(Sir James Chadwick)发现了中子,1935年获得诺贝尔奖。1939年,两位奥地利物理学家欧拓•韩恩(Otto Hahn)、佛利兹•斯特劳斯曼(Fritz Strassman)证明铀的原子核被中子撞击,会分裂而产生大量的能量。匈牙利物理学家里欧史济拉(Leo Szilard)构想出核链式反应,1939年协助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罗斯福总统,促成了研究发展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1942-1946),由美国陆军工程兵部队格罗夫斯中将负责管理,实际研发由科学家费米及欧本海默领导,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沙漠中试爆原子弹成功,三个星期以后,8月6日、9日,美军将两颗原子弹分别投下日本广岛、长崎,造成数十万人瞬间死亡。从此,开始了人类的核子武器时代。值得注意的,从1932年发现中子到1945年投掷原子弹,期间只有13年多的时间,说明当时欧美的物理学家在粒子理论与实验上已经进入了相当深入与确定的阶段。
1949年8月苏联核试爆成功,震惊美国与西方国家,美国军方曾经建议立即进行攻击以摧毁苏联的核武能力,艾森豪总统反对,认为今后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采取预防性战争(preventive war)。美国必须保持强大均衡的军事力量,透过和平的理念诉诸全球,也就是说,要求各国绝不再采取以原子弹的方式进行战争。在这件事上,英美的情报单位开始注意核子武器技术泄密给苏联的情形,有不少倾向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科学家遭受到怀疑,加上当时中国大陆陷入共产党掌握,滋生出美国的麦卡锡主义,严密调查美国政府与境内的倾共人士,此时中国籍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并且限制离境,这件事此后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历史。
1953年12月8日,美国总统艾森豪于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原子能用于和平(Atoms for Peace)演说,推动成立国际原子能总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至1955年8月,苏联表示同意。美国方面的目标是促进两强对话,避免国际情势恶化,发生无法控制的局面,以及减少全球核武数量,进而将原子能转向和平用途。然而当时在冷战的局势中,美国政府着重于维护国家安全以及领导民主国家和苏联集团对抗,在这样的理念和战略的矛盾下,美国首先必须有能力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由此反而美国此后进行核爆次数最多(至今一千多次)。在柯林顿政府时期,1999年10月13日,美国参议院否决了「全面禁止核子试爆条约」,而同时美国仍在严格窥探与管制其他国家核子武器的发展,这样的「美国例外」政策,使得国际核武管制十分困难。
客观地说,从过去72年的历史来说,美国的思考和作法是达到一定成绩的。1949年8月以后,世界上不曾发生过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战争。而实际配合国际原子能总署侦察与执行美国对外限制核武的,主要是中央情报局。然而,拥有核武,跻身核子俱乐部,却几乎是每一个国家的渴望,尤其是在经济与军事发展方面弱势的国家。这件事情-拥有核武,深刻地影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从而也影响了张宪义的命运和他许多的长官(如郝柏村)和同事(如贺立维)的命运。
二战期间,美军对长崎投下原子弹,街头建筑满目疮痍,到处都是断垣残壁,令人心酸。(长崎原爆资料馆提供/中央社)
第五、核武对于两岸的影响
1958年6月2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军委会议上讲话:「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这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我看十年功夫完全可能。」1959年6月20日,苏联由于欲与西方和解以及苏中关系恶化,暂缓提供中共原子弹的设计和教学,1960年9月1日,苏联撤回233名苏联核武专家,使得中共立即面临极大困难。但是,4年后,1964年10月16日,中共在新疆罗布泊进行核爆成功,震惊全世界,中共火箭、飞弹以及卫星的发展此后更是一日千里。1966年10月27日,东风二号飞弹配置轻型原子弹头,重量为1929公斤(接近两吨,也就是一部高级宾士汽车的重量),对准八百公里外的新疆大戈壁成功发射,产生了一万二千公吨黄色炸药的威力。这在美国、苏联以及西方、日本政治界和媒体界都产生极大的震动。《纽约时报》将中国核武以及投掷技术的发展归功于钱学森,1967年7月25日,美国《展望》(Look)杂志记者Ryan和Halperin对此作出长篇报导,该文章延伸为一本书《中国之云:美国愚蠢的大错和中国跃升为核子强权》(China Cloud: America's Tragic Blunder and China's Rise to Nuclear Power),指责中国飞弹的成功,全拜麦卡锡主义之赐,没有麦卡锡的极右势力兴起,钱学森会留在美国。我们必须注意,为什么中共很早就要求钱学森回到中国,而国民党完全不可能拉拢钱学森?这件事造成的分野非常之大。1955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的举行的美中韩战换俘会议桌上,中共代表王炳南出人意料地提出让钱学森回到中国,中共将释放12位美国战俘。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离开美国。这件事,美国政府不顾当时许多科学家的反对,执意放走钱学森,可以想像是轻视中国人的才华,而且认为一个人有什么办法?没想到日后让美国吃了大亏。加州理工学院为钱学森聘请的律师古柏说:「美国政府同意让这位科学天才被送回共产中国去发展他的智力,是这个世纪的悲剧之一。」
钱学森与毛泽东。(作者提供)
对于钱学森事件,笔者反思,很少人了解与相信,在共产党的情报工作与统战工作中,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是指称某人是共产党或者是同路人,于是反共政权的情报机构就蜂拥而至,将这个人逮捕、虐待、甚至杀害,于是坐实了这个人的共产党烈士形象。事实上,这个人是共产党设计的一个「鹄」,也就是说一个被射击的目标。如果后来查明不是共产党,于是反共政权的「残暴不仁」更为深入人心。国民党在大陆和台湾都不断上这个当,吃这个亏,至今搞不清楚,讲也没有用。后来又加上台独分子这个名称,国民党又不断怀疑、调查、威胁、迫害许多其实只是参加会议而根本谈不上真正的台独核心分子,结果就坐实了这些年轻人的台独罪名。为渊驱鱼,莫过于此。国民党在心理战方面的智能顶多只有初高中程度,非常之低,由于喜欢笼络有博士学位的人,集体自以为是,充满傲慢与偏见,于是更容易受骗上当。
八二三战役前后,美国在关岛及琉球部署了三种核武,图为其中之一的MK-39。(刘屏取材自科学家联合会网站)
事后证明,中共拥有核武以及飞弹、卫星,确实扭转了原来「农民革命政权」、「苏联附庸」的国内、国际形象,影响深远。70年代保钓运动中一些台湾留学生开始左倾,搞革命、读毛语录、回大陆,多是受到「中国人站起来了」的深刻感动;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回到中国看见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科学家以「土法炼钢」的精神发展出核武、飞弹,以及他们和人民极其穷苦的生活条件,震撼地泪流满面,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将他的儿子送回大陆读大学,学革命。解放后三十年,中共不断发动极左政治运动,造成老百姓以及知识分子极大伤害,但是政权屹立不摇,近年来甚有中国崛起态势,绝对和拥有核武和飞弹有密切的关系。笔者必须持平地说,中国共产党确实在其思想上、在政治体制上需要改革开放,而且应该及早提出改革时间表,如同他们提出统一时间表,但是他们在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上,让中国人不再受到外侮,是有贡献的。
为什么蒋介石不敢在文革期间反攻大陆?要注意到1966年、1967年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初期,也是中共核武登台耀眼的时候,中共的核武有长程投掷能力,未必精准,但是毁灭台湾是足够的。60年代,中共在核武和飞弹的发展,对于退守台湾的蒋介石、国民党与军方高层,产生了严重的震撼,蒋介石甚至担心中共若以原子弹攻台,台湾完全无法抵御。这件事对台湾的影响层面太大,至今很少人真实地予以了解。一方面,蒋介石决心跟上,发展核武,一方面,找不到像钱学森这样的人,吴大犹又不同意台湾发展核武,于是只有向美国请求协助布置核武协防。而又想瞒着美国私下发展,于是经常和美国政府玩猫追老鼠的游戏,结果后来发生了「张宪义事件」,至为可悲!笔者质疑蒋经国所说:「我们有能力,但是不做」的核武口号,认为台湾距离核子武器成形,还需要投入更多更大的资源,形同军事竞赛,台湾是不能负荷的。正如吴大犹所说,原子能在中华民国和台湾,应该用于和平建设。持平而论,两蒋确实守台,保台,努力建设台湾,最后两蒋鞠躬尽瘁死于台湾,国民党政府依照三民主义是民主体制,而且台湾的教育平等,经济蒸蒸日上,虽有蓝绿对立,社会基本稳定,因此国民党政权曾经历经威权时期,在台湾仍具有相当的合理性。而没有成功发展核武,台湾对中共政权没有立即威胁性,两岸关系在本质上也不具有彼此毁灭性,于是两岸之间最多「文攻」,不至于「武卫」。近年来,赞成台湾拥有核武的反而多数是绿营政治人物,有的咒骂张宪义「叛国」;而蓝营同胞则多数认为张宪义的选择在结果上,使得台湾今天没有核武,相对安全,两岸关系可以友善的发展,对中华民族是有利的。这可以说明时代变化的一端。(待续)(龙城飞专栏每周一固定刊出)(龙城飞,原名杨雨亭,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