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龙城飞专栏/郝柏村回忆录的记载──也谈张宪义事件(五)【2】

蒋经国总统与郝柏村。(中时报系档案照片)

前言:前述笔者依郝柏村(1919-2020)的《八年参谋总长日记》(1981-1989)中记载中山科学院以及核能研究所,讨论相关事宜。前文〈五之一〉,叙述至1983年7月1日。文章刊出后,张宪义博士附文反应:「中科院核能研究所,当时进行军事与民用双重用途的核能应用研发,『中科院核能研究所的研发工作是务虚而非务实』,所谓的务实-应该是核武研发,所谓的务虚-应该是核电研发。」其意是说中科院核能研究所的工作,核武研发确实是其主要任务,核电研发是其次。由于张宪义博士和贺立维博士是目前为止惟二公开出面说明中科院核能研究所任务的当事人,笔者做为历史研究者,不能主观判断,只能尽力凭有限资料思考与写作,因此对于张宪义博士的回应,必须予以尊重并公布之。另外Ken先生反应:「回到70年代的感觉,有很多历史及不为人知的过程值得发掘,很希望能有机会阅读观看过去。话说郝伯伯的贡献还有李登辉的种种,可能有些历史的文章纪录有些因素经过修改,但不妨邀请郝龙斌先生多能叙述些过去所听闻的,我想应该也能佐证些什么,更能让我们有另一个角度的看法也是很好的一件事。」郝龙斌先生是笔者1980年代在美国麻州大学留学时的同学,笔者尝试联系,也许会有机会一起讨论他对当年一些事件的看法。

本文

以下资料摘自郝柏村的《八年参谋总长日记》,(天下远见出版,2000年)。笔者在每一条相关日记记载后,做出自己的意见。

1983年大事记

8月8日,中科院驻美专员吴广生来见(他是夏新的女婿),美核能访问团将于九月来台商谈:一、原子炉废料运美问题。二、核能技术合作我可派人受训获得技术,其用意在安抚国内保守派。三、美方对核研所称一所,使中科院与核研所关系存疑。(关于核废料运美问题,主要是台湾会将这些核废料以核子反应炉处理,产生足以制造原子弹所需的武器级钸物料。依张宪义回忆录中说,早在1976年后,核废料陆续被美国运走,可见美方一直监控与计算实际上目前到底存留多少武器级钸,当然这必须有中央情报局的内线予以实际查核。张宪义说美方计算储存的核武物料「红线」为武器级钸十公斤,铀约二十公斤。可以说,台湾一直在为武器级钸、铀的存量和美方躲猫猫。至于核研所,当初成立时即中科院的第一所,后来由于受到美化质疑,乃「改制」,编在原子能委员会下,实际上没有任何变动。是以台湾方面仍然习惯称核研所为「一所」,引起美方不快,认为是「说谎」。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完全依当时的台美关系以及美中(共)关系而定。中科院成立时,第二所为火箭研究所,负责飞弹研发,有「天马计划」,计划打造射程一千公里的地对地中程弹道飞弹,可携核子弹头,第三所为电子研究所─笔者按)

9月1日,下午接见美国国务院核能技术及安全处长Sessoms博士(黑人)与美国在台协会科技官包德温谈话,要点如下:一、我保证不发展核子武器,但核能和平用途我不放弃研究,乃由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负责。二、非核性尖端武器,美愿在技术转移做友好考虑,但须建立中山与美国在台协会及国务院的联系管道。三、中共进入国际原子能总署,美坚持与我核能关系不变,三边协定国际原子能保防由美国代行。Sessoms博士为对我态度友好者,但来台前由于中科院傅博士向美方索取某项资料,美方疑与发展核武器有关,余特坦白澄清并请到中科院访问。(美方派技术主管来台实际查核,郝柏村「保证不发展核子武器」,事实上美方一直不信。至于三边协定,是因为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以及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原来中华民国和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签署的非核扩散条约失效,而必须由美国居间签署三边协定,由美方代行查验工作。由此可见,中华民国台湾当年的国际处境非常困难,没有美国支持,许多事在国际上难以处理。台湾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统派与外省籍人士因反独促统而反美,殊不知中华民国早年若无美国持续支持,早已在经济、贸易、科技交流上寸步难行。这个议题对曾经留学美国及在美国工作的笔者来说也是感到非常矛盾的─笔者按)

9月9日,核能所钱所长(积彭)来谈台电原动处长为台北工专毕业,乃台电与核研所合作之最大障碍。台电不信任核研所能力,是客观因素还是人为主观心理因素,应探究解决。黄代院长报告中科院工作:第一阶段,已完成主要为天弓计划。第二阶段,与各大学合作的具体目标:成大航空、中大材料、交大电子、清华核能、台大机械等。(台电与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或中科院)之核能研究所长期不合,原因复杂,若说台电原动处长为台北工专毕业,而核研所研究人员与主管多为博士,此未必是主要原因,因台电负责核电厂运转,单为学历因素而抵制核研所,意义不大。台电直接由美国进口燃料棒,核电厂立即可用,而核研所所产生之核燃料是否可用,在目前所能看到的资料上,未见佐证。另外,中科院之飞弹研究发展颇有成效,是值得称许的─笔者按)

9月13日,中科院刘副院长曙晞报告:核能研究所的行政关系。(此又为核研所在表面及实际上的编制与管理问题,尤以公文的签发批核以及权责上可能需双重作业,即国防部中科院一套作业,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一套作业。此按中共的党和政府的重叠作法与说法,是一套人马,两副招牌。实际运作情形需进一步了解,只要把当年的签文拿来,看看是否重要事项需中科院和原子能委员会共同批核即知─笔者按)

9月21日,上午巡视中科院核能研究所:一、要有作无名英雄的胸襟。二、保有并增进制造核武的能力。三、主导计划(小型核子动力反应器)执行。四、支援中山各主计划及支援台电。五、美方对核研所的重视与监视,是核研所的骄傲而非挫折。(郝柏村巡视核研所,指示的方向明确,为确保有制造核武的能力以及制造小型核子反应炉的进度。不幸,此二事后来皆未落实,其中部分原因应是当时的相关工业设计、材质、核心功能与制造能力不足,万一自制之核子反应炉发生核料外泄甚至爆炸情事,后果极为严重,没有人可以负责,而以公帑购买加拿大或美国的反应炉,大家皆无责任。对于美方的监视与三不五时来查验,我方人员感到挫折是正常的,实在是侵犯主权,工作人员易感不适与不快。郝柏村要大家感到骄傲,应是他亦无法叫美国人不要来─笔者按)

9月26日,中科院请李洁明参观中科院。(由美国在台协会负责人前来了解状况─笔者按)

10月1日,为使美方对尖端科技转移开展实质进展,昨日特由叶副总长陪同李洁明、甘斯威、包德温参观中科院,李(洁明)发表观感如下:一、可消除不必要的猜疑与隔阂。四、核研所与中科院关系澄清。(说明台美双方为中科院的武器与核武研发作业常有「猜疑与隔阂」。至于核研所与中科院的关系如何「澄清」,不知美方是否相信─笔者按)

10月15日,上午到九鹏视察中科院青云计划油气弹试爆,结果圆满。油气弹威力为TNT弹的三到六倍,由于我发展核弹受限制,油气弹威力半径如能达到五百公尺,则可配合天弓丙型,将可做为战略性反制武器。(此处说明我国当时受美方管制,无法自制原子弹,退而求其次,考虑以天弓飞弹携带油气弹,可为战术型武器。半径若达五百公尺,形同美军在越战使用之烧夷弹,杀伤力至为可怕,方圆一公里内人、畜、植物皆遭烧毁。这些武器所设想的投掷对象乃是两岸战争时多数无辜之中国人民。近代中国人政权之间的残酷互相杀戮,至为可悲─笔者按)

10月19日,与美核武战略专家柯汉(Cohen)会谈:一、他认为中华民国应发展战术核子武器而保障生存,并吓阻中共进犯。二、他不赞成核子扩散条约,因现在已非美独占核武,条约事实上只限制自由国家。(此人出现,甚为奇怪,中华民国不是不发展核子武器,而是美政府不允许、不支持;此人又不赞成核子扩散条约。不知是何来之「美核武战略专家」?是否可能为美国中情局前来「套话」?或有其他目的,如来卖武器、装备?在郝柏村回忆录中,蒋经国极为烦厌这些美国「有身份的人」不断前来销售各式各样的东西。当时郝柏村应不会随意信任与回应对方,成为把柄─笔者按)

1984年大事记

1月20日,下午中科院黄代院长来报告,中科院人员由3300人增加到4100人。提出核研所今后十年发展构想。(中科院人员编制增加800人,为原来人数之四分之一,不可谓不多,所需经费,尤需国防部张罗。至于核研所今后十年发展构想,十分重要,笔者无法得悉这些资料解密没有,然不论如何,四年后的今日,张宪义逃美,核研所主要设施被美国摧毁而停止运作,所谓「十年发展构想」完全落空-笔者按)

1月26日,中科院核能研究所以化学方法提炼浓缩铀已有初步成就,但引起美国务院的注意与反应。根据中美有关核能的协定,我方被禁止从事提炼浓缩铀,实际上提炼铀到3%为核能发电燃料,这完全是和平用途。这个协定是没有核能科技专家参与的卖身契。基于协定而要求查证,并认为违反协定。美国真是帝国主义作风,他一味防阻我们研究核能,我政府一再宣布不造原子弹,但和平用途与武器用途究竟如何画分?美国对我核能研究布有内线情报,而原委会某先生与核能所长不相容亦为困扰来源。美视察组今日到中科院,余指示:一、任其检查;二、本项工作暂停。(美方视察组今日到中科院,此举让郝柏村极为不快,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提炼浓缩铀到制成一颗原子弹并且寻找适当地点成功试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然美国设下的「红线」甚严,即首先不让做成一颗原子弹的「料」(即浓缩铀)存在,没有料,怎么做?郝柏村对于美方怀疑与检查的权力随时可以超过我国的行政权极感不奈,甚至批评「美国真是帝国主义作风」。以笔者的记忆,自大陆时代始,国民党高官批评美国是「帝国主义」的,似乎这是第一次;第二,郝柏村明确说「美国对我核能研究布有内线情报」,此事极为严重,说明美方是「有备而来」,也就是说握有确实证据。张宪义是1984年升副所长,升级的日期按规定是1月1日,郝柏村的日记记载是1月26日。美视察组到中科院来检查,不太可能由于张宪义升官,看到机密文件而突然发动。因此,非常可能,在中科院以及核能研究所中,在张宪义升任副所长之前,副所长以上的主管或资深研究人员中有一人或多人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线民。那么,为什么四年后,是张宪义叛逃,而不是另外一位线民或几位线民叛逃?这个问题,笔者在许多报导张宪义事件的著作和文章中,没有提到这个关键的问题。待张宪义走了,必然还有更深的卧底人员,向美方随时汇报。这件事笔者以后再说。第三,郝柏村说「原委会某先生与核能所长不相容亦为困扰来源」,之前郝柏村说台电某主管与核能所不和,现在原子能委员会也发生类似状况,看来核能所(即核研所)的情形颇为复杂。笔者手中资料不足,无法了解实际问题,盼核能所原来主管、同仁可以提供大致原委。当时郝柏村居然下令「任其检查」,甚而「本项工作暂停」,所谓本项,即为「提炼浓缩铀」。可以看出郝柏村有多么地气愤!-笔者按)(待续)(龙城飞,原名杨雨亭,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