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滇缅抗战(郭冠英)
(图/郭冠英提供)
10月29号,我又来到松山。
这一次是从昆明坐高铁到保山,再从高速公路到龙陵,跨过1200公尺的澜沧江到松山脚下,下高速,再上800公尺到山顶子高地,当年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这次是与「相约彩云南。台胞参访团」来的,成员有历史学者和大部分黄埔军校的子弟,因此我们一路唱黄埔校歌:「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
(图/郭冠英提供)
10年前7月,我同新党青年团来到这里,那次是从昆明、大理一路开车来,没高速公路。到松山是从怒江惠通桥开上来,有20公里,走了好久。我当时想,以前,是3个月,打到这里,一寸山河一寸血。
车停在一棵树前,树被打得都是弹洞,疙疙瘩瘩的。
现在车子要停在几百公尺外,我走到这棵树,就有印象了,那棵弹痕累累的树干后,有块纪念碑,是残碑凑垒起来的。名字多已模糊不清,「攻克松山阵亡将士纪念。陆军第八军第103师抗战阵亡将士公墓,师长熊绶春立。」
碑下面写着「龙陵县人民政府,2004年10月20日重立」。原来这个碑,以前是丢在小学操场上,学生们走来走去,把它踩平了,字迹难辨。当远征军的故事被重新提起,一些纪录片采访到那些所余不多的老兵,说他们曾经在祖国的热土上和日本鬼子拚过刺刀,曾经在缅甸的丛林中洒过热血,却这样被自己曾经为之奋战过的人民所遗忘,在风烛残年拥着用生命博得的军功奖章,忍受着贫困和孤独的侵袭。甚至在病床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只为得到这样一句认同:「国家终于承认我们是抗日的了…。」
老兵,慢慢凋零…。
今天,我们在墓前献花致敬,然后唱〈黄埔校歌〉,很大声,激动。
我们还在墓前流连时,有人叫我们到旁边一个坡上,去看「中国远征军纪念陵园」,我都不晓得这些兵士的石像就在这个山上。陵园气势磅礡,很动人。它记着「2013年9月3日立」。我当年7月去的时候,还不知道在建这个陵园。
有个20公尺高的大碑,写着「松山战役纪念碑」。在两个集团军的将军石像外,远远的有一个像单独的立在那里,但人们一定去看,孙立人。
当年我想着,我们出来的地方,也有松山,每天与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坐捷运,钻入基隆河,从那里冒出。从那里飞出台湾,飞入大陆。松山机场,以前,这里是侵华的基地,日本96式轰炸机,从这里炸上海,炸杭州。
1938年,苏联志愿航空队,帮助中国抗战,炸过这个机场,可是,对日抗战中的大部分时间,制空权还是在日本人手里。
两个松山,距离很远,但是,息息相关。攻松山,是为了打松山;守松山,是为了防松山。滇缅战、太平洋战、欧洲、北非、苏战、抗战、一号作战,每颗子弹,虽然听不到声音,但震动却到达几千公里之外。每一滴血,都会溅到另外一个肉躯上,就算死在野人山的3万远征军,瞬间被蚁蝗啃成枯骨,被大雨冲刷得干干净净,也不会无声无息,他们的呐喊:「为什么我们不死在与敌交锋下,却倒在这树林泥沼中了?」最后,还是有人听到,还是有人接着呐喊,冲向敌阵。
1944年攻松山的,是宋希濂与钟彬,1949年12月,他们想退到缅甸建立反共基地,在川西的大渡河边被解放军俘虏,这是大陆的最后一战,他们被称为「送终兵团」。
1986年,我在纽约,与宋希濂见,他说:「抗战胜利,蒋校长说今后要放下武器,好好建设,我们听了都很高兴。战争,实在打太久了,国家元气大伤,中国人太苦了,但不久内战又起,我虽然失望,也只有为校长效命,最后是失尽人心,终至失败。」
也因此,滇缅远征军散了,消失了,兵士们有的回到家乡,有的流落他乡,默默的过去后半生,不再提当年勇。
我们的飞机降在昆明的长水机场,原来的巫家坝机场2012年停用。我在细雨中去看了这块大空地。这是抗战中最重要的机场,驼峰航线的终点,飞虎14航空队的驻地。他们飞越海拔5千公尺上下的喜马拉雅山区,进行航空史上最艰险的战时空运。是为驼峰航线。
飞过了玉龙雪山,看到丽江,才越过了驼背。至今在丽江城外,仍留有一简单的机场及石辗子。在1942年4月到1945年8月,这条航线为中国空运各类战争物资65万吨,共有超过500架飞机坠毁,超过1500人牺牲。在天气晴朗时,飞机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这条洒满飞机残骸的山谷,被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
我们到西南联合大学,这个抗日中由北京、清华、南开共同组成的大学,出了许多的人才,「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许多学生投入了抗日防卫大西南的战场。
然后,我到了金马碧鸡坊,昆明中心的一个广场。当年,滇缅公路胜利恢复通车典礼,在这里举行。这是终点,也是起点。不远处,滇缅公路零公里纪念碑。一个石辗子,当年就用这种辗子,人拉着,压碎了石块,压出了公路,整出了机场。
从这里,滇缅公路一路南下,到大理378公里—保山579—龙陵721—畹町835,进缅甸,密支那1160—腊戍1453公里。第二次滇缅战役中,远征军开道,又建了条中印公路,名为「史迪威公路」。沿路还筑了条油管。两路在中缅边界的芒友、瑞丽交会。
滇缅远征军的故事,就从零开始讲。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1938年,云南省主席龙云,提议修条公路到缅甸。
1941年12月5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南方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3个月内,日军下菲律宾、马来半岛、新加坡、荷属东印度,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