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焦慮世代」正發生 網路成癮侵蝕兒少身心

大块文化董事长郝明义3日在台北出席「失控的焦虑世代」新书发表暨记者会,关注儿童与青少年手机成瘾议题。中央社

点出孩童因手机与网路社群加剧心理健康恶化的「失控的焦虑世代」席卷美国书市,近期在台湾推出繁体中文版。大块文化董事长郝明义指出,大人必须正视问题,更得对未来世代付出行动。

「失控的焦虑世代」(The Anxious Generation)的作者,是美国纽约大学史登商学院教授、社会心理学家海德特(Jonathan Haidt),他详尽研究手机喂养世代儿童的心理疾病起因,并试图找寻对策。

海德特指出,在1980年代「玩耍为主的童年」逐渐式微后,2010年智慧型手机的流行更把孩子推向「以手机为主的童年」,这让孩子处于前所未有的危险境地,开始出现睡眠剥夺、社交障碍、注意力碎片化、手机上瘾等症状。此书今年一问世,即登上纽约时报和亚马逊畅销榜首,在全球激起巨大回响。

繁体中文版出版社、大块文化今天举办「失控的焦虑世代」新书发表会暨记者会,教育部学生事务及特殊教育司副司长许嘉倩、立委陈培瑜与张雅琳、儿福联盟副主任吕佳育、「为台湾而教」创办人刘安婷等到场响应,分享从台湾出发观察。

儿福联盟副主任吕佳育指出,在儿盟今年针对台湾国高中生使用网路社群调查中,从逾1.2万份有效问卷里,发现有95%孩子都有使用社群媒体,平均10.8岁就拥有手机、11岁开始使用社群媒体,一个人约拥有3.5个社群帐号。不过,社交平台应不允许13岁以下儿童注册,真实数据更凸显平台年龄认证无法落实的问题。

吕佳育补充,问卷里发现孩子平均一周使用网路时间为35小时,且3成更超过被列为网路成瘾界定项目的42小时,情绪困扰、焦虑、人际互动等问题都显现于重度成瘾的孩子身上。

额外得注意的是,超过5成孩子都回复有不愉快的网路经验,包含网路诈骗、色情讯息或个资诈骗等,吕佳育表示,「年龄验证与资讯推播必须更有限制,台湾忧心的现象与世界其他地方都一样」。

大块文化董事长郝明义坦言,这几年明确感受到儿童与青少年手机多巴胺上瘾问题,校园辅导需求亦激增。他从台湾自杀防治中心「全国各年龄层自杀死亡率(民国83至111年)」图表发现,102至111年间大部分族群都有下滑趋势,然而15至24岁年龄层粗死亡率(每十万人口)却从5.2%攀升至10.7%,就连14岁以下小朋友也从过去的0.1%上升到0.7%。

郝明义提到,在世界承受COVID-19的生理瘟疫后,现在不分地区语言、每个人都得面对这场心理瘟疫,「这是一本站在时代关口,提醒我们要对未来世代付出更多关心与行动的书」,这不只是要帮助孩子的课题,也是帮助大人的课题,「毕竟是我们大人形成了这些问题, 我们得一起努力」。

出版社将于13日在台北诚品松烟安排「失控的焦虑世代」新书分享会,邀请立委陈培瑜与咨商心理师陈志恒对谈。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边的人有心理困扰,可拨打安心专线:1925|生命线协谈专线:1995|张老师专线: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