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谷爱凌双重认同的启示(苏泳霖)

谷爱凌从未正答复媒体提到的双重国籍问题,但外界几乎都相信她不可能为取得中国国籍而放弃美国国籍。(澎湃新闻)

代表中国大陆出战冬奥的中美混血滑雪天才少女谷爱凌,以2金1银的傲人成绩为首次冬奥之旅画上完美句点,而她的国际巨星之路才刚刚开始。作为北京冬奥最受关注的媒体宠儿,谷爱凌的经历、言行延伸出的舆论话题,甚至上升到国际政治层面,同样也对两岸关系带来不少启示。

18岁的谷爱凌究竟有多火?透过Google Trends检索可知,谷爱凌在夺得首金并「四两拨千斤」回答西方媒体刁钻提问当天(2月8日),在全球网路获得最高搜索热度,热度值甚至超过了因乌克兰危机而广受舆论关注的普丁、拜登等政治领袖,这还不包括无法使用Google的中国大陆的数据。毫不夸张的说,集美貌、情商、才华于一身的谷爱凌,将比肩姚明、李娜成为又一位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人体坛新星。

谷爱凌国籍问题以及连带政治风波,实乃当前「新冷战」阴霾下美中关系的写照。她在中国大陆固然受到热捧,形象近乎完美,连比赛间隙吃北方煎饼「韭菜盒子」都变成全民话题,但已有许多网民不断追问美籍、效忠等问题,引来前《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预警「不宜拔高」。同样,美国网路乡民一度为八卦谷爱凌生父而疯狂,但保守派媒体福斯新闻批评其「背叛美国」,即便自由派媒体也突出谷爱凌在美中紧张情势下的尴尬。

事实上,纯粹法律意义上的国籍问题不过是伪命题。盖因美国政府规定18岁以下的美国公民不得放弃原籍,而大陆官方则为了2022冬奥松绑了原本严苛的入籍法规,故谷爱凌较大可能是以持中国绿卡、并保留美籍的身分,在符合国际奥会的前提下,代表中国大陆队参赛。所以,一切问题的核心还是谷爱凌那句「我在中国就是中国人、在美国就是美国人」,身分认同和政治效忠才是重点。

谷爱凌被外婆和母亲带大,只有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国生活,更多教育和社会启蒙则是来自美国文化,从她回应媒体的方式中,可以明显感觉到,纯正北京腔背后仍是美式思维主导。不过,如果仔细研究谷爱凌的成长过程会发现,「中国」对于这个出生于2003年的女孩而言,不再只是一个仅有血缘、文化联结的母国概念,而是一个充满机遇、提升自己进而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例如,谷爱凌母亲曾告诉她,在北京上10天补习班「比得上美国1年」,这也是她「学霸」的由来。

由此可见,谷爱凌不能简单解释为「政治样板」,而是过去20年间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崛起背景下,享受中美合作与全球化红利的千万人之一,这难道不就是曾经流行的「中美国(Chimerica)」培养的优秀人才吗?换句话说,两岸关系常常提到的「融合发展」不恰好也是类似的意思吗?近些年愈来愈多台湾年轻人在大陆学习、工作,诸如「我在台湾就是台湾人,在上海就是上海人」的双重认同已经悄然产生,相信假以时日,当下看似「头疼」的认同问题,终有水到渠成的结果。

归根结底,大陆要让自己更开放、更自信,发展更充满活力,两岸之间自然培养出愈来愈多「谷爱凌们」,而不是每天因为谁是「暗独」、谁在「去中」而忧心忡忡;台湾也应该鼓励、包容那些在对岸发展、成功,乃至产生双重认同的年轻人,将两岸敌我矛盾扩大化,是「最蠢而最坏」的办法。(作者为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