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国防部警报 外行压内行(罗庆生)

国防部副部长柏鸿辉。(黄婉婷摄)

国防部日前发布「卫星已飞越南部上空」的国家级警报,英文用语却是「飞弹飞越台湾」,因此引起争议。国防部虽道歉,但因之前未发布类似警报,此次又是在总统大选前夕的敏感时机发布,因而被在野党质疑为「介选」。不少外国媒体也很重视,《纽约时报》的报导还以「台湾乱了套」为标题,对国家形象造成伤害。

成为箭靶的国防部表示,发布警报是因为卫星偏离美国原本预测的路线,「介选」之说不公平,希望不要给国军贴标签。但国防部到底是「介选」、无心之失,还是职责所在?老实说,任何事在台湾只要扯上政治,就一定讲不清楚。政治攻防扭曲事实,外行讲话的声音往往比内行还大。然而若排除政治,这事件其实有很大的讨论空间,关乎国家安全,不可等闲视之。以下从专业角度探讨,尝试厘清真相。

首先,中国大陆发射卫星,到底该不该发布警报?按理是不应该。但问题是,国防部怎么知道发射的是卫星,还是飞弹?

发射卫星或弹道飞弹其实是同一回事,都是用火箭发射进入太空,只是酬载不同。卫星进入轨道后绕地球运转,弹道飞弹的弹头则是朝目标飞去。在发射阶段,监视卫星或雷达看起来都是一团大火球然后火箭升空,很难判定发射什么。

所以发射卫星一定要先讲,否则周边国家会很紧张。北韩有时讲有时不讲,如果不讲就发射,日本、韩国难以判断,只好先发布警报再说。如果错了,顶多被民众念,万一是飞弹却没有发布,防空指挥官就等着送军法吧。

这次中国大陆发射卫星有事先宣布,依惯例无须发布警报。问题是,依据国防部的说法,空军作战司令部计算飞行路线,发现和美国预测的路径不同。这表示该飞行物不排除可能是弹道飞弹,但两岸关系敏感,不便迳行发布,向国防部长请示合理。而只要不排除弹道飞弹的可能性,部长同意发布警报,也合理。

但什么地方不合理?从火箭发射到发布警报,花了13分钟。空作部分析、研判、紧急报告国防部长,再到部长下决心发布警报,才会花那么长时间。最后还忙中有错,改了中文忘了改英文。为何要改?因为这时候飞行物已越过台湾,确定是卫星。这下问题来了,既然已确定是卫星,还需要发布警报吗?

发布国家级警报是大事。因为难得响,所以手机铃声大作大家会立刻拿起来看,如果是地震或海啸,要争取那宝贵的几秒钟时间。「卫星已飞越南部上空」不是警报,而是通知,并无意义,只会使人民对警报产生疲乏。行政院长陈建仁在立法院接受质询,被询及发射卫星是否要发布警报时冲口而出:「当然要!」希望他只是随便讲讲。否则院长「外行」的声音那么大,国防部解释得再「内行」,还是会被质疑是「介选」。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