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柯粉出走 因看不到圣光(张雅屏)
柯文哲舌粲莲花,其「两岸一家亲」的言论,让泛蓝选民买单。但若柯侯两人中有人发生诚信问题,会成为很重要的转折。(摘自侯友宜粉丝专页)
占据台湾地区2024年总统大选媒体关注长达半年的蓝白合,终于告一段落。由于各方关心,有各种不同角度自然提出许多不同的观点。
民调中柯文哲的支持中较游移的结构,一部分是支持国民党、但不支持国民党提名参选人者,多的时候超过100万人。另外还有原本即讨厌绿但对蓝表现失望的中间选民,将近150万票,。这批民调上蓝白之间摆动的选民上看250万人。
也许我们可以由这群略显尴尬选民的角度,在目睹整个蓝白合过程后可能的投票意向变化。
场景一:9月底,一场前国民党黄复兴主委王文燮将军的未公开纪念会,侯友宜没到场,反而是柯文哲到场,柯文哲还说出「蓝白一定合」这句话,让在场与会深蓝人士大声叫好。
场景二:11月上旬,前总统马英九透过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提出全民调决定人选,柯文哲立即邀请马英九担任见证,在11月15日签下6点共识的公开声明。在11月18日早上,因对统计误差范围的看法不同,造成濒临破局时,萧旭岑打给柯文哲,柯文哲表示「破局中华民国就完蛋!」
这些场景历历在目,牵引着本文想探究的这一群人的心,那前述第二个场景瞬间,这群人几乎可以在柯文哲身上看到圣光。
到底选民受政党影响,还是议题或意识形态影响呢?在2006年美国政治学期刊登载一篇选举研究文章,针对政党认同以及议题与意识形态认同对选民的影响有所讨论,谈到Change sides or Change minds?的问题。
该研究发现,以政党为基础的人,较容易受到政党的影响,以至于政党议题或意识形态的变动,会让这类选民跟着调整,这就是会Change minds的选民。然而,其实多数选民是很难改变自身意识形态的,因此议题或意识形态导向的选民,是可能转换政党的也就是Change sides的选民。
由于国民党过去几年,党中央有偏向独台发展倾向,甚至传出过自我认同是「华裔台人」,而吝于表达自身为中国人的立场。根据前述研究,这样的改变使得不希望国民党变成小绿的支持者,远离了原本是坚持一中宪法与九二共识的国民党。这批换边的选民是保持自身意识形态,而选柯文哲或郭台铭。
2022年底至2023年初,原本被各方看好的侯友宜在被征召后,反而民调一落千丈。主因在参加大学生座谈会时面对关键问题,没做好准备。尤其当时在两岸与民族认同的观点上,被认为与国民党内独台人士相近。随着侯友宜在两岸与认同问题上的修正,这群人在蓝白之间慢慢移动,使得蓝白民调呈现麻花卷般的胶着状态。
这群200多万位选民在不同的在野参选人间移动,他们的特性多为中产阶级,希望两岸关系稳定和平,因为这样才能安居乐业,并非纯候选人倾向的选民。
这群希望安居乐业的选民,是很挑剔的。对于政治人物的品格和道德要求是很高的。若候选人想知道这群人会不会投给自己,只要看自己的言行能不能让他们作为教小孩正面教材就好。
侯友宜不善言词,相较些泛蓝政治人物显得没那么蓝。柯文哲舌粲莲花,其「两岸一家亲」的言论,让这群选民买单。但若柯侯两人中有人发生诚信问题,会成为很重要的转折。
当一个政治人物的言行,让这群选民感到丢脸,不能拿来教下一代时,他们会再次转身,若没有好的人选,他们甚至选择不投票。
政治人物若误判自己的支持者都是自己的粉丝,往往就是迷失的第一步也是失败的开始。因为台湾的选举,有很大比例的选民,是反向投票而不是因为喜欢你。因此辨识自己的各类支持者为何支持自己,也就是选民辨识,这在实务上是选举最重要的事情。
未来在野阵营能否能完成多数人民的期待,换掉民进党下架新潮流,就看到底人民改变的决心有多强,以及各阵营对支持者及可能支持者的催票能力有多强。如今在野无法共推总统候选人后,谁能集结这将近6成的选民,将成为左右台湾未来命运的关键。
(作者为国民党前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