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马斯克的中国智慧驾驶(潘华生)

上周,马斯克(左)突然飞抵北京面见中国总理李强(右)。(图/美联社)

近期由于大陆电动车市场竞争加剧,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受到严重的冲击。在中国市占率一路走跌,导致其股价今年以来曾一度大跌30%。

但在上周,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突然飞抵北京面见中国总理李强,显然双方已达成某种默契。随即特斯拉股价隔天暴涨15.3%,仅1天市值激增500多亿美元。

这件默契就是特斯拉与大陆政府就全自动驾驶系统(FSD)的导入达成了协议。随着对资讯安全疑虑逐渐被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各国都要求数据资料必须留在国内,并且接受所在国的资讯安全审查。例如TikTok启动的Project Texas即是耗资数十亿美元,将其数据资料的云储存及资讯安全审查全数交由美商甲骨文负责。

特斯拉的FSD依靠摄影机收集数据与辨识路况,然后透过机器学习进行人工智慧(AI)自驾。除了收集用户资料、使用习惯之外,还可能进入各种敏感区域进行影像收集,因此电动车的资讯安全疑虑甚至远超过TikTok。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就曾宣称除非对中国电动车的软体和感测器进行严格的控制,否则不可能让其行走在美国的道路上。

特斯拉的FSD准入中国的协议,必定是将在中国收集的数据留在大陆境内,并接受中国大陆的安全审查,或在资料安全无虞的情况下,才允许「脱敏」数据出境处理。

正如特斯拉近期激进地重新自我定位为AI公司。FSD在美国已经顺利导入将近1个月,120万辆车没有发生事故。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后,中国将近170万特斯拉车辆产生的庞大数据资料透过机器学习,不断推进驾驶演算的最佳化,将加速全面智慧驾驶时代的来临。

这对于世界产业与经济将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汽车产业是少数可以直接拉动国家经济的大型产业;重大的技术创新将对经济形成巨大的拉动作用。AI和汽车的组合,也许就是新需求大爆发的起点。主导全球电动车产业的中国大陆将在此波大爆发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其次,电动车的竞争由硬件性能堆叠的竞争,转移到人工智慧机器学习。特斯拉在硬件性能方面已经难以拉开和中国车企的距离,但转移到人工智慧领域,则仍有一定的优势,这将引领未来汽车的新竞争。未来电动车的竞争转为智慧车的竞争,这对全球车企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门槛,没有智慧驾驶软体能力的车企,将逐渐被淘汰。

再者,中国产的特斯拉电动车,势必装备其最先进的人工智慧晶片以便使用FSD。因此特斯拉必须说服美国政府,允许先进的AI晶片引入中国并安装在特斯拉车上,形同科技封锁的破口。如果美国政府仍然坚持高阶晶片禁入中国,FSD就只能配适中国产的AI晶片,这将使中国AI晶片获得巨大的发展机会。

最后,双方就资料收集、储存、安全审查达成的共识,有可能成为类似产业的通则。

智慧车的影响非常深远,所有跟汽车有关的行业,都将受到冲击,随着人工智慧的学习优化,智驾系统将冲击全球数亿人的就业,也将影响产业的发展方向。机器学习需要海量数据,这无疑是对资讯严格控制、数据不准出境的小国非常不利的。以硬件见长的台湾厂商如何适应智慧车的新时代?政府要如何应用社会面的冲击?

最令人惊艳的是马斯克。特斯拉在上海设厂,并且量产成功,曾经挽救了特斯拉濒临破产的命运。它的开放专利,以及所带来的供应链与竞争的「鲇鱼效应」,是中国电动车快速茁壮的关键。也因为如此,它更被某些绿媒讥为被中国用后即丢,一路看衰。但AI与FSD的导入即将引领新的产业爆发方向。

马斯克多次游走于中美两强之间还游刃有余,堪称真正的智慧驾驶,也值得台湾的企业家参考。(作者为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