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从战国的智慧看当前(林谷芳)

蔡英文(中)、赖清德(左)、苏贞昌(右)。(陈信翰摄)

台湾有许多人喜欢日本,其中有从文化而入,有源于历史因缘,也有追求时潮者。

从文化而入是因日本前期虽受中国影响,明治维新后也大量「入欧」,但自有己身立脚处,有阵子,日本的美学、生命态度在西方,还成为东亚的代表。而因历史因缘,台湾人对日本东西较熟悉,也就自然亲近。至于追求时潮,则因战后日本复苏极快,引领时潮久矣!这些年,虽有韩流争风,但论及电玩动漫,尤其涉及到历史人物时,韩流仍远不能比。正因此,台湾人之喜欢日本乃是可以被理解的。当然,有些人不只喜欢,还歌颂当年的殖民统治,那就是彻底的异化了。

然而,无论是什么原因亲近日本,基本对日本战国时期的种种则都熟悉,许多人谈当时的武将、谋略,也就顺手拈来。

日本战国指的是从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一百多年间群雄并起、略地征战的时期,其名出自著名武将武田信玄制订的《甲州法度次第》中「天下战国之上」一语,信玄更以孙子兵法「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为用兵指南,成就一代传奇。直言之,日本战国,对应的,正是先于它1600年的中国战国。日本战国因略地征战,生命处于极端状态,故生民虽苦,却出现诸多于绝境中逆生的豪杰,为后人津津乐道,日本大河剧最多的主题就出自战国,小说、电影、动漫、游戏亦如此。在日本,它是不朽的创作泉源,多少人的生命智慧亦由此出。

相比于此,中国战国更早就有同样角色。老子、孔子虽出于春秋,扬其说者的孟子、庄子则生于战国,当时诸国竞逐,合纵连横,为得天下,儒道外,法、墨、纵横、兵、阴阳诸家亦各显其能,更有《荀子》、《列子》、《韩非子》、《六韬》、《吕氏春秋》之作,详列国之兴亡、事之成败。而台湾人只喜从日本战国汲取用事为人之策,却少参照日人师法且著作更具经典的中国战国,亦属怪事。

怪事,跟多年来的「去中国化」有关,意识形态挂帅,就将原属自家的东西弃如敝履。君不见,就以《韩非子》〈亡征〉篇谈国家「可亡也」的48个特征为例,其中:「恃交援而简近邻,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国」、「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放在当今台湾之倚美日而侈言抗中,不就非常贴切!

「简法禁而务谋虑,荒封内而恃交援」,新冠疫苗之护国产,最后只能倚靠外来捐赠,也对应了此句。

「见大利而不趋,闻祸端而不备,浅薄于争守之事,而务以仁义自饰」,两岸间,自诩为仁义,俯视对方;浅薄于争守,竟日为中华队、台湾队之名纠结,正此之谓。

「辞辩而不法,心智而无术,主多能而不以法度从事」、「很刚而不和,愎谏而好胜,不顾社稷而轻为自信」、「喜淫辞而不周于法,好辩说而不求其用,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无论放在苏内阁的好辩及蔡英文的文青语言,都适用;就指蔡政府的认知作战、双标、甩锅,谁曰不宜!

「大心而无悔,国乱而自多,不料境内之资而易其邻敌」,看看名嘴如何说大陆吃不起茶叶蛋,也正如此。「无地固,城郭恶,无畜积,财物寡,无守战之备而轻攻伐」,两岸一衣带水,以现代科技,海峡并非天险,台湾缺乏能源,军人31度以上气温可以不出操,不就如此!

以史为鉴,〈亡征〉篇所述,除朝纲不振、宫廷内斗外,所余部分台湾吻合者还真不少,关心台湾者能不慎乎?其实过去也有人就此发出警告,如前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蔡正元,有人说是阵营不同,所以不起作用,但根柢地,更因当局「去中国化」下的丢弃历史,否则又怎会不从自己的历史学得教训,而让台湾陷于险境?

(作者为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