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自干五难突破国际话语权(潘华生)
(图/取自网路)
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谁就决定了该国社会舆论的走向,因此话语权隐含了巨大的力量。但国际话语权及随之而来的国际影响力,却与国家的综合实力无关,即使英国实力逐渐式微,但昔日英国成为日不落国,其后美国继起,巩固了英语及英文媒体的垄断地位,使得今日的英国在国际社会里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话语权是控制舆论走向的权力,掌握了主流的英文媒体,就拥有了话语权。这点川普及其支持者也应该对此特别点滴在心头。
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现在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强国,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近来,大陆在国际社会舆论的负面形象急剧升高,大陆的一般群众也能感受国外舆论对中国的敌意,有些不愿沉默的大陆自媒体开始对这个现状发出不平之鸣,也开始与国际主流媒体争锋相对,颇有网络义和团的味道。对此,英国BBC最近普及了一个新名词「自干五」,据说是自带干粮的网路五毛简称。BBC报导认为大陆自干五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激进的民族主义擡头有关,也可能和中国政府的鼓励有关。
现在的中国大陆远比1980年代的经济发展更好,也更讲究法治与人权。但有意思的是:在整个1980年代冷战结束前的「中美蜜月期」,中国也曾是国际媒体的宠儿。虽然其后因六四事件,与西方的关系呈现短暂的倒退,但中美合作关系却一直维持到2010年以后。近几年中国以不同于西方的模式强势崛起,并在全球经济各种危机下仍表现得一枝独秀,无形中对西方的价值观构成强有力的挑战。只要中国存在对自身实力的自信,只要亚太各国不放下争议领土的偏执,只要中国与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摩擦加剧,中国就会成为国际舆论上被「天下围攻」的角色。
其实盎格鲁萨克逊人一直是操作话语权的能手。英国与3个欧洲大陆的强权k国、普鲁士以及俄罗斯,都分别联盟过,也对战过,但反复无常的英国却总能以正义的道德形象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为了遏制新兴欧洲强权德国的崛起,大量煽动周边国家舆论对德国的疑惧与敌视。
以法国为例,公开的历史纪录里就有24家媒体受英国人资助进行反德宣传;在俄国,几乎所有反德的民族主义媒体都接受英国的资助。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民粹宣传和鼓动,在战争爆发之后,法国人、俄罗斯人立刻跳入了反德联合阵线的第一线。
历史上真正有效破解过英国话语权的力量,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境内的爱尔兰人独立势力。很大的原因是爱尔兰人也掌握英语,也拥有自己的英文媒体,也娴熟利用规则作为议会斗争的工具,其后美国崛起,也接收了大部分的话语权,形成了几乎牢不可破的英美话语权。
与英国有长期舆论斗争经验累积的印度,由于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又使用英文,近年与中国交恶之后,也变成高产的中国的负面新闻制造中心,例如「债务陷阱」一词就是来自印度媒体的贡献。
中国要提高自己的话语权,必须结合其自身的软、硬实力,通过文化感染力,扭转自身形象,以达到在国际社会不同领域上成功说服的一种能力。这当然不可能仅依靠这些义和团式的、朴素的、草根民族主义者。这些自告奋勇、自带干粮的「网路五毛」义愤于西方总是以双标、滤镜看待中国的崛起,但「自干五」仅只是沉默的大多数中不再沉默的少数而已,他们大多既不能掌握英文的使用,也无法合法地在主流的英文媒介如推特、脸书等发声,绝大多数都还是在自家境内的自媒体,对国际舆论的影响不大,所以仍然是一个国际上的无声现象而已。
(作者为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