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陆股暴跌─行政干预跨越市场的红线(潘华生)

大陆股民在证券公司看盘。(新华社)

7月底中国大陆一纸关于教育双减意见书的出现,引发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全面崩跌。首当其冲的教育类股出现最大单日70%的跌幅,也很快波及先前遭重点监管的网路平台公司如阿里巴巴、百度等随之大跌。同样地,大陆沪深两市的证券指数在短期内连续暴跌,倾巢覆灭、泥沙俱下,恶劣的影响迄今未止。

这样暴跌的背景是在变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的期间,唯有大陆因为管控得力,中国制造再度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从大陆上半年GDP增长12.7%的成绩来看,经济的动能仍充沛;甚至因为出口畅旺,导致海运壅塞、运费飞涨的情况。就这样,在内部外部皆没有明显的重大利空,甚至是经济利好期间发生剧烈暴跌,尤其显得极度不寻常。

资本市场的荣枯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的未来前景。美国在遭遇疫情连番打击之下,透过联准会及财政部的通力合作,美股不跌反涨,一般企业或投资人有资本市场这个活水源头,都不难度过疫情的困难。台湾经济与股票市场的繁荣发展亦是如此。

大陆政府注意到年轻人有所谓的「新三座大山」需要跨越,分别是住房、教育和医疗。房地产价格过高,使得青年人沦为房奴;教育严重竞争内卷化,甚至是贩卖焦虑;重大疾病医疗成本过高,许多人往往贫病交迫,这些的确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两年大陆政府改革推进虽然迅速,但似乎放弃过往的温和市场化改革,多次强力以行政干预手段执行房住不炒,严打校外培训,医院降价集采等,虽然实际的效果尚不明显,但这18个月来,政策干预却是越来越粗暴,甚至是从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所罕见的。

一份没有法律位阶、完全不考虑是否妨碍企业合规经营的权益,不考虑政策实施的落日条款,也完全不考虑资本市场反应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就扔出来炸翻教育这第一座大山。但以资本市场的敏感性,必然会让投资人联想起可能再被重点打击的房地产和医疗这另二座大山,最后,再波及到拥有极大房地产担保品的金融与保险行业,导致沪深股市到在美中概股的全面崩塌。

美国证管会已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增加政策风险披露要求,并追溯中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以保护美国投资人,这是必要的责任体现。一纸无厘头的意见,仅以几天之内在美中概股市值的崩跌损失来计,已有接近中国GDP4%的市值灰飞烟灭,不仅伤害在美中企的竞争力,更影响、中断了未来中企上市的机会,甚至可能对两国已经脆弱的经贸关系产生严重影响。

须知在中美转为战略竞争对手之后,两国经贸关系仍是激烈政治竞争较量下的重要压舱石。美国企业得利于大陆市场及供应链的分工,中国也在两国经贸活动上获益。除了对美货物贸易的巨额顺差之外,陆企赴美上市络绎不绝,除了从这个全球最大的资金池抽取充沛的发展资金之外,美国较佳的金融监理与管制也提高了上市中企的治理水准,有助于他们的国际可信赖度。在中美贸易战尚未停歇的阴影下,中企仍络绎不绝赴美上市,可见海外投资人也仍对中国前景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买股票其实就是买国运,沪深指数及中概股在美国的崩跌,伤害了全球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前景的投资人。在目前的国际大环境之下,细心保护这些愿意参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利害攸关者尚恐不及,为什么反而迭出昏招,一而再、再而三地以行政力量去干预、毁灭资本市场的底层估值逻辑?中国的改革需要推进,但自信与自负、执着与蛮横、严谨与傲慢、建设与破坏,往往都在一线之隔,现在显然已跨过了自负蛮横、傲慢与破坏的红线了。(作者为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