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以管窥史的《斯卡罗》(刘新圆)

《斯卡罗》拍摄现场。(公视提供)

以1867年的罗妹号事件为主题的公视《斯卡罗》电视剧,开播即创下公视首播收视最高纪录,还登上Netflix第1名,也成为台湾今年暑假的热门话题。由于它是政府砸重金打造的史诗级旗舰剧,中央与地方首长纷纷推荐。总统说,这是台湾独特而波澜壮阔的故事,希望用更高的技术和格局来带动台湾影视音产业的发展;屏东县长还套用日本用语,说《斯卡罗》是台湾版的「大河剧」,是台湾首次和世界的交会,从此改变了台湾的历史和命运。

然而,国民党考纪会却引用作家杨渡在脸书批评原着《傀儡花》的文章,质疑该剧把李仙得英雄化,是对被出卖的台湾人尊严的践踏;立委高金素梅也强调,不能为了登上国际舞台,就不顾史实,编造一套官方史观。

就历史资料来看,李仙得确如杨渡所言,是一位卖台者。因为从1871年琉球漂民事件到引发后来牡丹社事件的过程中,李利用了原住民对他的信赖,帮助日人侵台。只是,《斯》剧的年代限于1867年,无法「预知」他后来的恶行,就像如果介绍王莽的生平只及于他「谦恭下士时」而不到「篡汉」一样,会形成诡异的「历史断章取义」,真伪难知。何况帝国主义盛行的当年,李仙得愿意深入「生番」领域,与斯卡罗头人卓杞笃谈判,达成和平协议,而不是利用船坚炮利逼人就范,也算难能可贵了。

只是,就目前所播的《斯》剧来看,仍有美化李仙得之嫌。据报导,为了逼真,吴慷仁狂减11公斤,活脱是从清末照片里走出来的人物;温贞菱努力晒黑,硬是把自己打造成客家与原住民的混血形象。相形之下,李仙得的外貌反而有些失真。他曾因参加南北战争伤了左眼和下腭,习惯戴着眼罩。但电视里却是毫发未伤的样子,再加上饰演者法比欧是帅气的法裔男模,穿着合身的衬衫,在其他黑瘦又衣衫褴褛的演员衬托下,简直高大上得让人移不开眼。

此外,剧中李一再强调文明,甚至在厦门领事馆以要求其助理穿西服、吃洋食,作为走向文明的「痛苦」过程。相较于原着中,斯卡罗族人欢迎潘文杰回归部落、推崇他识文断字的能力,不免让人困惑,在编剧心目中,汉文化的定位到底如何?

撇开历史问题不谈,若从戏剧观点看《斯》剧,它确实是部难得一见的优质好剧。画质清晰、场面浩大,每一集都可以当一部电影来欣赏。无论自然景观或古代建筑,都尽可能地还原、接近19世纪中的台湾,在如今处处都是电线、高楼的台湾,能避开现代建物的画面,诚属不易。

也许是为了戏剧效果,《斯》剧将原着几笔带过的族群冲突及认同问题更为具体化,也创造了水仔、林阿九、朱一丙3个分别代表平埔、客家及闽南族群的人物。在无政府管理的「化外之地」,人性的复杂面赤裸裸地呈现。为了生存,可以欺骗、隐瞒,抛弃道德或尊严。虽然残忍,但也够真实、深刻。

如果要说《斯》剧表现了什么「独特」的台湾故事,个人认为,它大胆地呈现人性与族群的真实面,才是超越大部分台剧的地方。尤其卓杞笃为了保护族人,如何与外来强权谈判,化干戈为玉帛,或许才是最值得深思之处,因为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台湾的国际处境与当时似乎也差不了太多。至于要如何保护自己,自立自强,不轻易上当受骗甚至被出卖,恐怕是另一个更重要的议题了。(作者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