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在强国夹缝中的选择(赵政岷)

尼泊尔被夹在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当中,过去曾因发生大地震酿成灾害而受到世人关注,因此被称为喜马拉雅山中的神秘国度。(图:新华社 文:张国威)

尼泊尔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国界的北边是中国,其余的国土都与印度接邻。该国地处内陆,以拥有世界第一高峰的圣母峰而知名。印度教为其国教,但佛教圣地释迦牟尼佛出生地蓝毗尼也在该国境内。传统上以农业经济为主,是亚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该国经济至今都还处于低度发展的状态,虽然积极发展观光旅游业和水电等基础建设,依然无法有效改善人民的生活,海外移工的汇款成为支撑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

这个国家基本上是一种无声的存在,由于被夹在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当中,除了2015年发生大地震酿成灾害而占有媒体的版面,是登山客、朝圣者的观光旅游目的地之外,几乎不受到世人的关注,因此被称为喜马拉雅山中的神秘国度。

来自尼泊尔博卡拉的作家阿米许.拉杰.穆尔米,写下了《尼泊尔:不平衡的边界》一书,记录了喜马拉雅山区族群的生命经历,摇荡在中国与印度的权力拔河,强国夹缝中的内陆小国该往何方寻求出路?

2020年6月,卡拉帕尼发生领土争议,印度责怪尼泊尔引起局势紧张,这时候的尼泊尔开始敢于为自己发声,与中国的关系也日渐加深。但在种种指控与政治上的装腔作势之外,这反映了一个新的现实:南亚的权力局势已经在重构,为中国腾出了空间。

尼泊尔转而求诸北方,这并非一夕之间发生的事,尼泊尔与中国的连结有着奠基于佛教的深厚历史渊源,可追溯至西元纪年早期。印度在2015年对尼泊尔展开非正式的封锁,给了尼泊尔与印度分道扬镳的动力,但尼泊尔早就渴望与北京深化关系,以反制印度具有压迫感的亲近。在中国对南亚和全球不断涨大的野心之下,尼泊尔如今有了一个新的重要双边伙伴。尼泊尔人正靠着中国的帮助打造通往现代性的路,不只在偏远的边界如此,在城市里亦然。

《遗忘加德满都》作者曼殊施里.塔帕为这书推荐说,尼泊尔的全球关系、贸易、文化交流、政治操作、偶发冲突,甚至战争都在这道边界上留下了痕迹。不管是描写加德满都的拉萨商人或偏远喜马拉雅边界的平民,书中以周密实地报导融入了广博历史知识。以这样的方式,纠正了一般将尼泊尔理解为印度卫星国的观念,并将这个国家置于她适当的地理脉络中。

这书也大幅度改写了晚近大众对于尼泊尔对外关系轨迹的刻板看法,在两块巨石之间,在战争与和平当下,尼泊尔既不是印度,也不是中国,也不是尼泊尔。

换个场景看前总统马英九率大九学堂青年一行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这是1949年两岸分治后,中华民国前总统首度在大陆与中共领导人见面,「马习二会」再度写下历史新页。习近平对台喊话,标志大陆对台政策回归「求同存异」的务实路线。

求同,除了重申九二共识的政治语言外,还增加了许多诉诸民族历史文化、同胞情感的朴实语言:只要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两岸都是中国人,任何问题都可以有商有量、务实讨论。存异,习近平提到两岸「制度不同」,说明大陆对台有所尊重,愿意回到求同存异的初衷。

新华社的通稿原文是,「习近平认为,制度的不同,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客观事实。习提出四个坚定:两岸要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坚定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第一次提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

而马英九则重申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强调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双方应珍惜彼此价值与生活方式,两岸要有智慧和平处理争端。还调皮式的脱口喊出「中华民国」,后才改为「中华民族」。

从尼泊尔到北京,从山中的神秘国度到黑水沟旁全球认为最危险的岛国,同样摇荡在强国夹缝中,台湾人民该想清楚要往何方寻求出路?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

(作者为台北市出版公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