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经常性薪资 续负成长

近六年1~10月经常性薪资变化

主计总处12日公布薪资统计指出,受物价高涨影响,今年前十个月「实质经常性薪资」年增率-0.13%,依旧是近六年同期首次负成长。此外,全球景气降温对我制造业的冲击,已由生产面延伸至劳动面,10月制造业雇用人数、加班工时双双下滑。

国势普查处副处长陈惠欣表示,今年厂商调薪的情况还不错,受到调薪的带动,今年1~10月经常性薪资年增率达到2.9%,创了民国90年以来同期最高,但由于同期通膨率高达3.04%,在物价涨幅高过薪资增幅的情况下,实质经常性薪资负成长0.13%。

实质经常性薪资的年增率于1~9月是-0.07%,何以1~10月扩大至-0.13%?陈惠欣表示,主要是因为去年10月出现疫后复苏,比较期较高,因此虽然通膨率缓下来,实质经常性薪资的减幅却反而扩大。

陈惠欣表示,历年实质经常性薪资负成长,都有一些国际因素,例如民国97、98年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民国101年则是欧债危机所致,今年会负成长同样是受到疫情、俄乌战争的波及。

这一波国际景气降温已使得我出口、工业生产衰退,近月也已波及劳动市场,陈惠欣指出,受季节因素影响(年底有感恩节、耶诞节、农历年),通常10~12月制造业雇用人数会逐月增加,不过,今年10月却月减1千人,减幅虽不大,但显示这一波景气降温已逐渐影响到劳动市场。

陈惠欣表示,若观察加班工时更会发现,10月加班工时年减2.8小时,这是连续四个月减少,7~10月制造业加班工时年减时数依序是-0.1、-0.7、-1.3、-2.8小时。

至于内需型服务业,受到生活渐回常轨,商业活动恢复,不论人数雇用、薪资都呈现回升,10月住宿餐饮业月增4千人,近四个月累计已增1.8万人,艺术及休闲娱乐业近四个月增5千人,这些服务业的经常性薪资也同步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