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母記得老歌一唱3小時 研究:音樂有益患者 可提升照顧者幸福感
失智者照顾是家属需长期面对的难题。图为示意图非当事人。记者曾原信/摄影
失智者照顾是家属需长期面对的难题。研究指出,音乐活动除能帮助失智者促进自我表达与认知功能、减缓忧郁及焦虑,对照顾者本身,更可带来正向照顾经验及改善幸福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艺术作为促进健康与幸福的全面性报告」,不论是失智者或家属,参与音乐活动,皆能对身心健康产生正面效益,更能有效减少医疗成本、达到疾病预防目的。
辅仁大学研究团队进行「音乐照顾培训方案对于失智症照顾者与失智者关系及照顾经验之研究」。助理教授级专业技术人员、音乐治疗师林歆敏说明,实验组接受为期12周的音乐照顾培训,在家中由照顾者带领失智者进行音乐活动;对照组则提供标准照护。
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接受课程前两组并无显著差异,但在12周音乐照顾培训介入后,实验组在正向照顾经验量表得分显著改善,且幸福量表呈现正向变化,显示比起一般照护,接受音乐照顾培训对于促进失智症照顾者正向照顾经验、及改善照顾者本身幸福感,有显著成效。
照顾者和失智者拿起乐器,跟着童谣「天黑黑」旋律敲打节奏,这是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会的「失智症家属音乐照顾培训工作坊」,自2022年起规划办理,到去年为止共培训45名失智症照顾者。照顾者张小姐分享,有次带妈妈去唱KTV,没想到已经忘记很多生活日常小事的她,还跟着老歌歌词唱了3小时,「即使失智了,音乐还是妈妈开心的泉源」。
基金会执行长邓世雄在家属交流会上指出,音乐是人们的共同语言、是联系彼此的桥梁,音乐活动除能帮助失智者促进自我表达与认知功能、减缓忧郁及焦虑,甚至能改善精神症状及日常生活照顾配合度,长期下来可增加失智者整体安适感与生活品质。
基金会教研组长董懿萱说明,失智症音乐照顾培训工作坊包括4次课程,教导家属应用音乐聆听、音乐律动、歌唱、乐器弹奏、即兴创作等不同种类的音乐介入活动;约6成家属在「正向照顾经验」及「自觉与失智者的关系品质」皆有所改善,不仅失智者情绪改善许多,自己也能放松纾压,音乐仿佛成为照顾者跟失智者间的润滑剂,即使遇到冲突,也能化解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