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复健时哼哼唱唱 成大医院运用音乐治疗

▲善用音乐乐音节奏,也是治疗的重要工具媒介,不只限于接受安宁疗护病人,其他如:肢体复健、早产儿住院儿童等,也都是音乐治疗可以帮忙的对象。(图/成医提供)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音乐治疗的临床应用,在欧美澳等国家发展数十年,近几年,日、韩、新加坡台湾也开始正视音乐治疗师角色,成大医院刘又瑄音乐治疗师指出,音乐除了抒发心情之外,善用音乐的乐音与节奏,也是治疗的重要工具与媒介,不只限于安宁疗护病人,肢体复健、早产儿、住院儿童等,也都是音乐治疗帮忙的对象。

音乐治疗师刘又瑄说,2017年7月在日本筑波市举办4年一度的世界音乐治疗大会,有来自45 个国家的音乐治疗师、学生及相关领域专业人士与会,透过座谈会圆桌会议工作坊等方式,介绍如何利用自己国家的音乐协助医疗,让更多人可以看见且听见来自世界各地的美好声音,感受音乐的力量。

会中除了讲师们分享研究与临床经验之外,大会也是各国音乐治疗师的大会师,了解参与新生儿加护病房中的音乐治疗运用神经学音乐治疗技巧训练、音乐治疗运用于小儿安宁及家属、音乐心理治疗运用于急性与慢性疼痛、音乐治疗于精神疾患应用等主题,以及日本震灾后5年中音乐治疗介入成效。

刘又瑄指出,行军时的军乐都有明确节奏,并且配合步伐速度;而在过马路斑马线时,随着倒数秒数变小,耳边会听见加快的警示声,有如提醒要赶快过马路,我们的脚步也就会跟着变快。

音乐治疗师就可以运用这类的节奏、声音等元素,加入复健科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及语言治疗师,共同制订病人治疗目标,一起帮病人做复健治疗。

刘又瑄说,音乐治疗师可以透过计算病人的步伐速率跨步距离,配合音乐的节奏、音高、速度等元素,来设计配合其需求的音乐,协助病人行走时调整动作、呼吸等,进而达到复健的效果。同时,音乐治疗师也会使用病人熟悉的音乐,让病人在复健的同时,配合节奏唱出来或是心里哼唱,可辅助解决复健时的乏味与疼痛,以提升病人的参与意愿以及复健的持久度。

她说,在双臂的运动复健上,可以结合乐器演奏的概念,来施行音乐治疗。例如:音乐治疗师唱着「快乐的出航」,引导病人做类似出拳的双臂屈伸动作,拿着手鼓站在病人前方,歌曲配合病人可以做到的速度,让病人抓握鼓棒打眼前的鼓。此时,「鼓」即成为视觉目标,让病人可以一边唱歌一边伸直手去打鼓,以进行上肢躯干的复健以及手眼协调等训练。

刘又瑄表示,音乐治疗也可透过节奏性音乐来帮助需要步态训练的病人,如中风帕金森氏症烧烫伤舞蹈症病人等,设计适合病人的复健音乐,以提升病人的步态协调度与行走的安全性,及相关肌肉启动,如走路时的上肢摆动、躯干稳定性等。

另外,音乐治疗师也会协助录制个别专属的复健音乐,病人在医院复健之外,也可以听着音乐在家自己进行复健动作,加快复健效果。这都是音乐治疗的成果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