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增资潮 金管会盼公司先自救
图为金管会主委黄天牧。图/本报资料照片
寿险今年以来避险成本与税前获利
寿险业还是必须先「自救」。台美利差扩大,寿险每月光避险工具成本就要喷钱300亿元,同时高利保单让寿险在2026年接轨后恐需大量增资,金管会主委黄天牧16日强调,「应做好事先预防,而不是事后接管」。即仍是希望业者多增资、强化财务结构,暂不给通融措施。
立委、学者及业者纷纷透过不同管道,争取外汇避险用提列准备金替代一次性付费避险,或是增加监理报表,避免接轨新清偿能力指标(ICS 2.0)时,直接冲击财报,还有准备金估算与保单价值金的差额,可从负债改列净值下特别盈余公积等。
对这些提议,黄天牧及保险局长施琼华多不松口,强调接轨仍在试算中,准备金差额仍是提在负债项下,未来视试算结果再进行讨论;至于外汇部分,今年已有外汇准备金新制,大型寿险多已在上限,不用每月增提准备金,已有纾解压力,监理报表部分更是不予置评。
立委提议,大型寿险高利保单多,建议可比照南韩,保价金与未来最适准备金提存的差额,可从负债项下改到权益项下,避免准备金增提越多、负债越大、净值越少,要增资却吓跑投资人,拿不到钱的困境。
保险局官员表示,「利率不会一直在高档」,高利率时若释出准备金,未来利率往下,又要增提准备金,现在希望在利率较高时,差额部分可存起来,不要因利率波动影响到保户权益,差额目前都暂放在负债项下,请业者试算差额后再研议。
而寿险8月避险工具成本首度达到315亿元,前八月累积成本达2,291亿元,创新高,且这些钱一去无回,影响寿险获利,立委并称避险成本将影响体质较弱寿险公司,改善资本的进度,加上未来金融营业税若降税,将无资金挹助金融特别基金,恐无法处理寿险公司退场。
黄天牧强调「做好事前预防,而不是事后接管」,目前有三家寿险资本适足率未达标,都有提改善计划,年底前有机会提升,将尽量用日常监理方式处理,以降低未来使用保险安定基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