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平准金 稳定配息率
高股息ETF热度持续上升,愈来愈多ETF使用收益平准金作为配息来源之一。图/本报资料照片
收益平准金范例
近年ETF在国内广受投资人关注,其中高股息ETF热度持续上升,愈来愈多ETF使用收益平准金作为配息来源之一。本篇报导针对ETF配息机制,介绍收益平准金。
收益平准金简介
收益平准金在基金信托契约范本里头的定义为,「自本基金成立日起,凡受益凭证申购或是买回价金中,计算日时属于原受益人每受益权单位净资产价值中所累积之收入,扣除费用部分属之。」
简单来说,采用收益平准金机制的ETF,当投资人申购ETF时,即从新申购资金中,将相应比例的金额列帐为收益平准金科目。
相反地,若投资人赎回ETF时,则依据相应比例,减少帐上收益平准金科目的金额。而「相应比例」,是指ETF每单位净值组成中,累积收入(包括但不限于股利收入、利息收入等)扣除费用占净值的比例。
举个例子来说,当投资人以2万元申购一张ETF,ETF每单位净值20元,净值组成包含15元的面额、2元的收益平准金以及3元的资本损益平准金,则投资人申购金额2万元,其中按「相应比例」,将会有2,000元在会计帐上被分类为收益平准金科目。
收益平准金用途
导入收益平准金机制的ETF,在预告配息后遇到投资人大额申购或赎回时,可发挥稳定配息率的作用。由下表范例可知,采用收益平准金机制将使投资人获得的配息率,不受到其他投资人申购或赎回影响。
但投信动用收益平准金仍须依循金管会订定原则,包括ETF实际配息率原则不应超过参考配息率(即ETF标的指数配息率)、一段期间内净申购增加达一定百分比以上而有稀释配息率之可能性时才能启用、收益平准金之占比不应高于「收益分配权最后交易日帐列之收益平准金」/「收益分配权最后交易日帐列之所有可分配收益」之比例等。亦即收益平准金用于配息,是为「稳定」并非提升基金的配息率。
ETF收益分配占比全都露
为使投资人能在ETF收益分配公告时,得知ETF完整的收益分配情况,台湾证券交易所要求投信业者自112年11月起,需完整揭露ETF收益分配组成项目之占比,包含股利所得、利息所得、收益平准金、已实现资本利得及其他所得。
投资人可由公开资讯观测站(https://mops.twse.com.tw/mops/web/t108sb30)输入欲查询之年份,即时获取ETF收益分配资讯。投资人可借此比较各档ETF之配息来源组成,也可初步评估ETF配息收益所需扣缴之健保补充保费及所得税额。
投资ETF应知道的事。一、配息频率不见得愈高愈好,ETF为达到稳定配息的目标,会将可分配收益年度总金额依照配息频率平均分配。ETF不论配息频率高低,发行人皆需卖出部分成份股来筹措现金,衍生交易成本。每次配息所需的会计师收益分配查核报告相关成本,也会反映在ETF整体费用比率,投资人购买时应留意。
二、高股息不一定代表高报酬,长期投资更讲求复利效果ETF的绩效参考原则应为「总报酬率」,不宜仅以「股息率」作为投资考量。假如一档ETF股价50元、宣布配息5元。除息日当日开盘竞价基准,即直接除息来到45元。除非价格涨回50元,才代表投资人不仅股息落袋,投入的本金也没亏损。
长期投资复利效果也不可忽视。ETF持续配息代表投资人「将获得的报酬领出」,如果把「每年获得的报酬并入本金进行再投资」,那长期复利效果,才能使投资人获得更好的投资成果。
三、ETF不保证配息,月(季)配不是一定配。ETF并非固定配息率商品,成份股的涨跌及实际发放股息都会影响ETF的可分配收益,过去配息率也不代表未来配息率。所谓月配型或季配型ETF,是代表投信公司每月(季)会定期评估基金资产是否达到可分配收益的标准,是否可配出息值仍须视基金实际绩效而定。投资人可于基金公开说明书查询收益分配原则。(台湾证券交易所提供,吕淑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