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滚息 善用金融工具打造稳定收益

宝山会客室 廖仁杰。(图/理财周刊提供)

小资族如何打造稳定的被动收入?中原大学国贸系教授廖仁杰善用股票、保险、房地产、债券、外币定存等金融工具,每月除了薪水之外,还创造5万元到7万元的稳定收益。

廖仁杰30岁以后才开始做财务规划,令人讶异的是,他累积第一桶金的方式竟是大家所轻忽的美元储蓄险保单。

*存钱起手式:美元储蓄险

他分享,储蓄险报酬虽低,却是强迫自己存钱最好的方式。30岁薪水大概4万多元,扣掉生活费,每月可存下2万元,一年可以存24万元,加上年终奖金,至少可以买折合台币约50万元的美元储蓄险保单。

一般储蓄险是六年期,每年存50万元,六年下来就有300万,再补个几十万,就可以当作买房的头期款。

从30岁到48岁,他陆续买了三张六年期美元储蓄险保单,前面两张都期满赎回,成功买下两间房子,第三张保单目前已期满未解约,每年可拿回3%利息。

手上的两间房子,一间自住外,另一间出租赚取现金流。第二间房子总价2000万,贷款1400万,以现在房贷最低利率2.06%计算,每月缴息2.4万元,租金4.5万元,扣掉缴息,每月还有2万元的租金收入。

*租金+息收 打造稳定被动收入

而这2万元的租金收入,就成为他的基本桩脚,其他的用外币、股票、债券、保单的利息来补足,创造每月5万元的被动收入。

首先是股票,为了创造稳定收益,他选择股价波动小、EPS稳定、配息不会太低的金融股和民生消费类股,金融股以兆丰金、国泰金为首选,民生消费类股则以中华电和统一超为主。

他说明,兆丰金连续22年配发股利股息,配息率超过80%,国泰金以保守稳健为主,股价波动不会太大,二档各持有20张,过去国泰金配发股利3.6元,每年7、8月大概领到七万多元股息,兆丰金配息2.5元,也可以领到5万多元股息。

中华电和统一超,各投入100万元,目前中华电配发股利4.7元,殖利率3.87%,每年领息约3.8万元,统一超目前配发股利9元,殖利率3.21%,每年配发股息也有3.2万元。

再来是债券,廖仁杰目前投入债券的资金有300万元,其中,100万买单一债,剩下200万买债券ETF,单一债总利率是4.5%,一年配息二次,每半年可领到2.2万元。

*长债短债同时作 加码债券ETF

廖仁杰擅长操作单一债券,短天期债券和长天期债券同时操作,短天期债权买BBB级以上的公司债,长天期债券以AAA级的公司债或公债为主,他说,经济景气差,联准会才有可能降息,一旦景气转坏,短债可以随时卖出,风险相对低,联准会降息,对长债有利,届时可赚取价差,再把获利转投资房地产。

另外,他买进债券ETF,债券ETF一年配息四次,以4.5%的利息来算,同样有9万元息收,分配到各季,每季可领到2.2万元。

第三,保单部分,他还有一张价值台币300万元的美元储蓄险保单,以利息3%计算,每年还可以领至少10万元的息收。

*美元贬大买 降低汇差风险

如此一来,股票、债券、债券ETF、保单,十个月可以领到平均2万至3万元的息收,剩下的二个月,则用美元定存的利息来补足。

「美元最重要,做任何投资都要从美元开始」,廖仁杰分享,他会趁着美元贬值时大量购买,再用美元购买美元保单、债券、债券ETF,减少汇差的风险。

廖仁杰说,美元兑台币只要低于30元,他就会买进,过去三年,美元兑台币最低来到27元,光汇差就有10%的报酬,加上定存美元利息4%之多,加起来至少有15%的报酬。

他每年投入折合台币约100万元投入美元定存(约33万美元),分为二次,一次定存50万台币,以利息4%计算,每半年可领到2万元的息收。

总结起来,每月二万多元的租金收益,加上股票、债券、债券ETF、美元保单、美元定存,平均每个月可创造2至3万元的收入,实现每月5万元的被动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他是用美元定存的利息收入来缴保费,所创造的保单价值再用以支付房子的头期款。他分享,美元定存一般可做三年,储蓄型保单一张六年,保单第一期先用薪水负担,保单第二期用美元定存的第一期利息缴交,保单第三期用美元定存的第二期利息缴交,以此类推,达到以息滚息的目的。

*三个买房独门心法

廖仁杰在买房上也有独特的方法,第一,他会考虑未来卖出时接手的对象,选择市价介于2000~3000万元的房子,因为如果是2500万元,每坪单价70至80万元,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买得起,这些人接手可以谈到的价格不会太差。第二,交通便利,最好离捷运站十分钟可以到。第三,最好有知名房仲,如永庆、信义等进驻,有仲介进驻,代表该地段不会太差。

以他当初买入一坪55万,现在涨到一坪80万,中间价差20万,30坪就赚600万元,一般人要花六年才能赚到。

目前他有一份稳定的薪水,每年创造至少60万元的被动收入,他会等机会再把资金投入股市、债券或房地产,持续把息收放大。他提醒投资朋友,要创造长期的稳定收益,最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不能随波逐流,才能达成稳定收益的目标。

本文作者:蔡武穆

(本文摘自《理财周刊1201期》)

《理财周刊12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