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捷运首亏损 多元转型与广告收入成关键解方
▲台北捷运一度开放桥墩柱广告,图为林襄看到自己整排的广告兴奋合影。(资料照/记者黄克翔摄)
● 李家侬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土地资源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华城市管理学会理事长
台北捷运系统自开通以来,一直是城市运输效率与环保形象的代表。作为台湾首屈一指的公共运输系统,捷运稳定的营运盈余不仅象征其财务稳健,更是民众对其服务品质与可靠度的高度信任。然而,根据最新消息,台北捷运自开通以来首度面临亏损,这一消息不仅震撼社会,更迫使相关单位重新审视其营运策略与收入模式。在捷运财政压力逐渐浮现的情况下,如何增加收入来源,减轻亏损压力,成为当务之急。而其中,透过发展广告收益以弥补财政缺口,无疑是一条切实且可行的道路,值得深入探讨。
捷运营运亏损并非台北独有的现象,全球许多城市捷运系统都因载客量下降、维护成本增加与外部经济环境影响而面临同样挑战。然而,台北捷运的财政困境并非完全不可控,文湖线亏损最为严重的事实尤其凸显了调整策略的必要性。作为台北捷运系统中使用高架设计的路线之一,文湖线拥有密集的墩柱结构。这一特性虽然让系统在建造初期克服了土地限制,但也为未来的收入开发提供了一个潜力巨大的空间。透过合理规划广告设置,既能充分利用墩柱空间,又不影响营运安全和维护效率,将成为一个稳定且持久的财政来源。
▲▼台北捷运明年首度亏损,转型多元收入是未来关键,9月曾有手游公司包下忠孝新生站宣传,获得广大回响。(资料照/记者姜国辉摄)
广告收入对捷运财政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作为一种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广告收益不仅能有效填补营运成本缺口,更能转化为捷运与城市形象建设的双重利好。在台北捷运的历史中,广告设置早已有先例,例如站内灯箱广告、列车内外的彩绘广告等。然而,这些广告多集中在车站或列车内部,对于像文湖线这样拥有大量户外空间的路线而言,其广告潜力仍未被完全挖掘。文湖线高架墩柱不仅密集分布,且多位于交通要道与市区核心地带,其视觉接触面广且流量巨大,若能适当设置广告,将对提升广告价值起到关键作用。以国际经验为例,新加坡地铁与东京地铁都曾成功利用高架设施进行广告布局,实现了收益提升与城市美学的兼顾,这些经验都可供台北捷运参考。
然而,广告设置并非仅仅在于「设立」本身,还需考虑诸多条件与限制。例如,在墩柱上增设广告必须充分考量其安全性与可检修性。捷运系统的日常检修需要高度便捷的操作环境,因此广告设计必须避免阻碍检修作业。此外,广告内容的选择也应与台北市的城市形象相契合,避免出现视觉污染或负面影响。这一点对于文湖线而言尤为重要,因为其沿线不仅途经商业区,也涵盖了住宅区与文化区。若能透过精细化的广告内容筛选与设计,广告墩柱甚至可以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为市民与旅客提供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
▲主题列车同样也可望为北捷带来新的盈利机会。(资料照/记者姜国辉摄)
此外,广告设置的推行还可进一步发挥城市宣传的功能。台北作为国际化都市,广告内容不仅能吸引本地民众,也可用于对外传递城市品牌价值。近年来,台北市在科技创新、文化活动与绿色城市建设方面表现亮眼,这些都可以通过捷运广告进一步放大其影响力。文湖线墩柱广告不仅仅是商业收入的来源,更是城市故事的载体与文化形象的窗口。在未来的规划中,广告收益与城市文化的双向结合,将使台北捷运在多元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当然,多元收入的发展并非仅限于广告。台北捷运应借此机会重新思考自身在城市生活中的定位,探索更多创新的收入来源。例如,强化与周边商圈的合作,打造具有捷运特色的商业模式,甚至将捷运设施与智慧科技结合,推出更多数位服务与体验。捷运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城市的动脉,连结着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商业活动。广告墩柱只是开始,未来更需要整体策略的支持与创新思维的引导。
总结而言,台北捷运面对首度亏损的挑战,发展多元收入成为当前的关键任务。在不破坏营运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文湖线墩柱设置广告,不仅是一种可靠的财政收入模式,更是城市景观与宣传的绝佳契机。广告收益的推动只是第一步,台北捷运应以此为契机,探索更多元的经营模式与财政来源,持续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积极而重要的角色。透过创新与整合,台北捷运不仅能化解当前的财务困境,更能迈向更高效、更永续的未来。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