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危机下的海上运输安全

(图/截图自Maritime Traffic网站)

随着台海局势的紧张,关于中国大陆是否会在520后举行对台军演的问题引发关注。国安局长蔡明彦5月1日指出,从6月到11月是中国例行军演的季节,将关注中国是否会以此为借口进一步加强对台压力。蔡明彦还强调,今年共军首次在台海周边进行了夜间战备巡航,并进行了3次实施,同时还引入了空中加油机以延长空中武力持续时间。此外,联合战备巡航还开始动用其他军舰,包括登陆舰和扫雷舰,这些新的举动值得引起重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海上贸易一直是两岸间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这在中国大陆到台湾的入港货物量约为从台湾到中国大陆的出港货物量的两倍左右得到了明显体现。例如,根据最近的数据,2022年中国大陆到台湾的入港货物量约为2000万吨,而从台湾到中国大陆的出港货物量为807万吨,突显了海上贸易在两岸经济往来中的重要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亚地区是世界上海上运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以2021年为例,中国大陆港口占据了世界港口吞吐量前20位港口中的10个,而韩国有2个。考虑到前50个港口中有20个位于东亚地区,再以2022年为例,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的货柜处理国,处理量约为2.69亿标准货柜(TEU),远远领先其他国家,显示出该地区海上运输活动的蓬勃发展。

通过分析Maritime Traffic提供的实时船舶位置资讯,可以清晰地看到,许多船舶穿行于台湾周边海域,显示出该地区海上运输活动的繁忙程度。同时,沿着中国大陆海岸线也有大量船舶运行,这些船舶主要为中国内地运输提供支持,凸显台湾海峡在中国大陆海上运输中的关键地位。

如果台湾陷入危机,将对中国大陆内地的物流和经济产生严重影响。首先,台湾是中国大陆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两岸之间的贸易往来极其频繁。根据2023年的统计数据,台湾是中国大陆第四大贸易伙伴,贸易总额约为6000亿美元。如果台湾陷入危机,可能导致两岸贸易中断或受阻,对中国大陆的进出口贸易造成严重冲击。尤其是对那些依赖台湾供应链的产业和企业而言,可能面临原材料短缺、生产中断等严峻问题。

中国大陆设定的第一列岛链和第二列岛链是中国大陆极具战略性的军事布局,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周边海域的掌控和防卫。第一列岛链包括一系列重要的岛屿和海域,覆盖了中国大陆周边海域的关键航道和战略要地,其中包括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等。第二列岛链则进一步扩展了中国大陆的海洋战略范围,包括更远的海域和岛屿。

这些岛链的设置可能导致在台湾陷入危机时,中国大陆采取封锁台湾海峡的行动。封锁台湾海峡将对台湾的海上运输和港口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进而对台湾的经济和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同时,这样的封锁行动也将波及同样位于第一岛链上的日本、韩国及菲律宾等周边国家。

根据军事分析,中国大陆有能力在必要时封锁台湾海峡,采取各种措施来掌控海上航道。这可能包括设置海上封锁线、部署军舰和飞机、加强监视和巡逻等措施,以确保对台湾海峡的实际控制。这样的封锁行动可能会对中国大陆周边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反应。

1996年中国大陆在台湾海峡进行导弹演习,企图影响台湾总统选举,引发了美国派遣航母舰队到台湾海峡附近的事件,这一事件导致亚洲股市的震荡和投资者对亚洲地区的担忧情绪加剧。此外,台湾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拥有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商之一,一旦发生台海危机,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生产停滞、产品短缺,进而影响到全球电子产品市场和相关产业的运转。(作者为淡江大学财务金融学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