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食品遭禁 专家:大陆规范符合国际趋势
台湾食品因未完成注册遭中国大陆禁止输入,蔡政府批评大陆故意歧视,却遭专家打脸,大陆食品政策是向世界食安潮流接轨。图为大陆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检查食品安全。(新华社)
台湾食品因未完成注册遭中国大陆禁止输入,引发蔡政府强烈反弹,批大陆故意歧视,遭专家打脸。前卫生署食药局长康照洲指出,目前看不到大陆对台祭出针对性规范,从陆方的食品政策来看,应是向世界食安潮流接轨,呼吁执政党勿一昧地喷政治口水;国内食品进口业者则不满,政府不协助业者,却只在「陆方要求我交出产品配方」大做文章,苦的还是老百姓。
康照洲说,近年来新兴食品科技出现,世界各国都在检讨食品管理措施,例如美国花10年建置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FSMA),大陆则是成立国家认证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目的为强化境内食品管理体系,规范如太松散会增加检验、稽查的人力成本,成为新一波食安隐忧。
相较台湾,自去年起陆续对美国莱猪、日本核食解禁,卫福部即以逐批查验因应,康照洲直言,「这种作法只能安民心」,一旦我方将检测压力与责任加大,就可能增加其他食品安全风险。
康照洲分析,本次大陆禁止我国食品输入,凸显双方连络管道不顺畅,过去两岸也曾对立,都是以第三者扮演沟通桥梁,如食品工业研究所、进出口公会等名义与对岸接洽,都是可行办法。
台湾糖果饼干面食工业同业公会副理事长洪建龙也说,大陆的注册办法并无刁难,从食安角度来看,作法符合国际趋势,当前的食品管理主流分三大点,分别为安全性、可追溯性及真实性。
洪建龙指出,同样的事台湾过去也一直努力,例如米粉的成分不是米粉、代可可脂不能称为巧克力等,都是台湾追求食品真实性的成果,「不能说台湾在追求,别人就不能!」他表示,注册文件如何填写根本不是问题,现在执政党持续敌对,成为无解的难题,进出口商成最大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