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艺之家林佩莹 创造幸福「缠」绕的花花世界

云林县虎尾工艺林佩莹从事缠花工艺15年,缠花作品经常受邀至各地展览,推广传统文化不遗余力。(周书圣摄)

缠花是以缝线缠绕铁丝纸片制作过程非常耗时,云林县虎尾工艺家林佩莹表示,透过手工艺可以让自己的心慢慢静下来。(周书圣摄)

云林县虎尾工艺家林佩莹10几年前开始接触缠花工艺,历经磨练,近日获得「台湾工艺之家」认证。(周书圣摄)

云林县虎尾工艺家林佩莹的工作室内多达两百多卷缝线,作品款式多样,工作室也开放民众预约参观。(周书圣摄)

「缠花」源自早期妇女头上佩戴的春仔花,曾有一段时间没落被人遗忘,险些让这项工艺失传。云林县虎尾工艺家林佩莹秉持环保、传承初衷,于社区推广传统缠花工艺。历经15年磨练,近日获得「台湾工艺之家」认证殊荣,林佩莹笑说并非一开始就这么顺利。

早期春仔花多用于婚嫁节庆,妇女利用缝线缠绕铁丝、纸片,制作成饰品佩戴在身上。10几年前林佩莹因缘际会接触到缠花,觉得很漂亮想要学习制作,自己购买材料摸索,却遭到旁人揶揄「买个现成饰品戴就好了,笑死人是没钱吗」,林佩莹当时心想,做成后要把缠花丢在那个人头上。

因为旁人的质疑,让林佩莹更加坚定要将缠花工艺推广下去,她南来北往拜师求艺,学习各种工法技巧渐渐炉火纯青,林佩莹受邀到社区大学教课推广,一教就是8年,也受邀到处展览。

林佩莹每年都会教学生制作供神花,无偿送给各大庙宇,庙方会再以掷筊方式送给有缘信徒,林佩莹表示,曾经有信徒擅自将供神花的叶片剪下带走,刚开始觉得很生气,但如果叶片也能带给信徒幸福、安定的感觉,那就不计较了。

林佩莹从一名幼教老师斜杠去打工、开鸡排店,最后以缠花工艺获得国家级的工艺之家认证。先生倪宗奇从来没反对过,总是在一旁默默协助,倪宗奇开玩笑说,不要把他的退休金花光就好。因为有先生的幸福加持,才造就林佩莹的缠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