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鸟类新记录!「大红鹳」疑似迷路意外现身屏东林边

展翅欲飞的大红鹳幼鸟。(图/吕宏昌摄,社团法人中华民国野鸟学会 提供)记者邱美婉综合报导

社团法人中华民国野鸟学会1月5日下午接获罗姓鸟友通报,于林边溪口发现一对尚未成熟的「大红鹳Greater Flamingo」(Phoenicopterus roseus)幼鸟。野鸟学会林世忠理事长表示,目前为止台湾尚未有观察到大红鹳的公开发表记录,并呼吁大家观赏时不要太逼近幼鸟,也不排除商请有关单位前往关切人鸟的和谐与安全!

中华民国野鸟学会理事长林世忠与屏东县野鸟学会吴正文理事长各自伫立于林边溪口南、北岸堤防上,透过望远镜观察这两只大红鹳幼鸟悠然觅食的画面,尚未成熟的大红鹳幼鸟,全身腋下略带红色,是年初于林边溪发现的个体。大红鹳虽然分布于遥远的中亚,但近年的新记录种如细嘴鸥Slender-billed Gull (Larus genei)的分布范围与大红鹳相似,故这两只大红鹳也很有可能是迷途自行飞来的候鸟,但仍须更多观察记录佐证。 ▲觅食中的大红鹳(左图个头较小的白鸟小白鹭)。(图/吕宏昌摄,社团法人中华民国野鸟学会 提供)▲尚未成熟的大红鹳幼鸟,全身仅腋下略带红色。(图/柯木村摄,社团法人中华民国野鸟学会 提供)

红鹳科所有鸟类均属于华盛顿公约(CITES)保护的鸟类,同时也受到野生动物保育法的保护,属于第二级珍贵稀有野生动物(保育类),非经主管机关同意,不得买卖或在公共场所陈列、展示,人工饲养的个体也不可任意释放。林务局保育组则表示近10年台湾并无引进任任何红鹳科鸟类的记录,经询问台北市立动物园高雄寿山动物园等公民营单位近年都无相关的记录。红鹳科的鸟类相当长寿,如大红鹳在澳洲的动物园就有75岁的记录,就算这10年间无进口记录,但也很难排除其他民营单位私下繁殖并逸出的可能。

此外社团法人屏东县野鸟学会吴正文理事长也于林边溪口观察到4只鱼鹰、6只黑鸢与4只黑面琵鹭等保育鸟类。由于溪口泥泞且受潮汐影响,故观赏时还需注意潮汐涨退与自身安全,亦请大家保持安全距离,勿对大红鹳、鱼鹰、黑鸢、黑面琵鹭造成压力。面对赏鸟人追逐迷鸟诱惑力协会预期拍鸟人士将愿意扛着重达1、20公斤的镜头猎取更晰利、爆框的画面,但事实上不需踏入泥滩地就可在堤防上透过望远镜清楚的观察到大红鹳觅食的画面。为了避免深陷泥滩地的窘境,野鸟学会提醒拍鸟人士善待远来的「迷鸟」,不要逼近大红鹳幼鸟,不排除商请有关单位前往关切人鸟的和谐与安全! ▲大红鹳。(图/赵宏裕摄,社团法人中华民国野鸟学会 提供)

相关鸟类、赏鸟事项说明:

鱼鹰与黑鸢都属于第二级保育类,而黑鸢在台湾属于留鸟,目前可能受到栖地减少、实务短缺、非法猎捕与农业毒害等因素影响,保守估计全台数量应不超过500只;而黑面琵鹭更属于一级保育类,30年前数量不到300只,近年来数量接近3000只,而台南地区每年冬季都有全球60%以上的族群量度冬,屏东的河口地带虽然零星有记录,但并不稳定。

本周末(1/17、18)中华鸟会将会于全国进行黑面琵鹭普查,全球同时计算黑面琵鹭的数量,屏东林边溪口将会纳入普查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