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山区凤头苍鹰育雏 幼鸟最爱石龙子

凤头苍鹰育雏,幼鸟最爱石龙子。(图/台东林管处)

地方中心/台东报导

台东富源社区素人摄影师-阿清(本名林龙清),在林务局台东林管处及台东县政府的协助下,在富源山区进行鸟类调查,今年更尝试以凤头苍鹰育雏为主题,利用缩时摄影技术,拍摄多达30万张的影像,完整纪录凤头苍鹰育雏的珍贵影像。

农家子弟的阿清,在富源山区饲养放山鸡,过去对于老鹰猛禽类的动物,总是十分困扰,因为山上的老鹰常会养鸡场小鸡,过去也曾设陷阱抓老鹰。但是从99年起,林务局开始在利吉恶地推动利吉恶地地质公园示范区,并辅导社区进行生态调查后,阿清转念成为生态调查员,并开始做鸟类调查。

从观察中,他发现凤头苍鹰母鸟在育雏的过程,对于幼雏呵护至极心生感叹:原来老鹰跟我们一样,都十分爱护子女。这才开始积极投入鸟类观察及摄影。

今年阿清代表社区来台东林管处参加1场社区参与保育行动的座谈会,会议中主席刘副处长提到,在地人保育在地事物是最适切的,透过深入的观察与了解,更可让在地民众体现到重视野生动物面临的生存威胁,激发出更具体的保育行动。

这些话点醒了阿清,除了拍摄鸟类的生态照片,更要了解牠们的生态与生存压力。因此,阿清尝试使用缩时摄影技巧,进行长时间的缩时摄影纪录。

今年的5月18日到5月28日,阿清雇用吊车在4层楼高的树上架了2台缩时摄影机,以每3秒拍1次影像的频度,拍摄高达30万张的影像,汇出成数小时的缩时影片。虽然这些都是自掏腰包来完成,成果出来后,阿清觉得很感动,也很值得。

这次的缩时摄影,阿清发现去年在此处育雏的凤头苍鹰亲鸟,又返回到原处育雏。亲鸟回巢后,先修补旧巢,然后才开始孵蛋,成功孵出2只幼雏。

过去用拍照方式,仅能拍摄静态影像,但是透过本次缩时摄影,也纪录到凤头苍鹰的食性,育雏中亲鸟会叼回攀木蜥蜴、石龙子(台语:狗母蛇)、其他鸟类的幼雏回来喂食凤头苍鹰雏鸟

富源社区从民国91年起,在林务局的辅导下执行了9次社区参与保育林业共生计划(简称社区林业计划),在历年的基础下,也逐渐朝向进行社区环境教育、生态保育推广及生态旅游方向发展,目前也申请环教场域认证中。

台东林管处处长张铁柱表示,对于在地社区居民热情投入参与在地保育的工作十分钦佩,也希望透过林管处与富源社区合作保育行动的成功模式,推展至更多有意参与在地保育的社区。让更多民众有机会参与生命教育体验,也能进一步参与保育自然资源及野生动物的行动。

生态保育小字典

凤头苍鹰学名:Accipiter trivirgatus formosae Temminck,1824

保育等级:保育类2级-珍贵稀有野生动物

生态习性:不普遍留栖性猛禽。分布于中低海拔山区常绿林,偏好浓密树林,偶见于城市大树浓荫的公园、植物园,乡村近人类居所的树林。

食性:杂食性动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各种植物的芽、叶、茎、根、果实,以及菇类、昆虫、虾、蟹、鱼类、哺乳类;牠们也会挖掘蚁窝蜂巢

栖地分布:台湾特有亚种。分布于亚热带到热带地区的留鸟,范围从喜玛拉雅山南麓、印度西南与东北、斯里兰卡、中南半岛民答那峨、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大陆西南、海南岛到台湾。全球数量约10,000-100,000只。在台湾则分布本岛各处山区1,500公尺以下的阔叶林、针阔混合林、次生林,偶而到达3,000公尺。

面临问题:族群稀少,全台估计少于5,000只。环境污染影响繁殖成功率,非法盗猎幼雏是影响族群稳定的最大威胁;低海拔的栖地开发,渐缩减可栖息的面积。

资讯出处:台湾地区保育类野生动物图鉴,2010年,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出版。

缩时摄影:Time Lapse cinematography,也称旷时摄影、微速度摄影或者间隔摄影。使用远低于正常电影的拍摄速率来捕捉画面,再以正常速率播放出来,产生时间加速的感觉,进而压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