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看大陆》从杭州亚运会看大陆迈向文化强国

杭州亚运开幕式数位火炬手点燃圣火过程画面富震撼力。(中时资料照/郑任南摄)

中国大陆现代化之路写一部中华文化大赏, 给台湾文创及影视文艺娱乐赛事产业的借鉴。

2000年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腾,随后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2年广州亚运、2022年北京冬奥,再到2023杭州亚运。杭州,这座「天堂之城」,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明开始,绽放起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曙光」,并以展现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来闪耀东方,透过「杭州之窗」,让世界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今年,第19届杭州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浙江省杭州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举行,再次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到这座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中国以文传声、以文会客,以东道主的身分,向亚洲乃至全世界展示中国特色、浙江风采及杭州韵味。并且,以新时代亚运之窗展现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文明之光,延续民族文化血脉和民族精神,也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大陆正以坚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开启今年杭州亚运会。在亚运会的筹办过程中,杭州充分挖掘、大力弘扬五千多年的良渚文化、两千多年的大运河文化,宣传标识加入了油纸伞、茶叶、丝绸等丰富的杭州非遗文化,拉近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距离,充分展现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深厚底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同时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2023年杭州亚运赛场内外,体育与文化交相辉映,透过人文之窗,使整个亚洲爱上中国和浙江。杭州用8年的时间,以航空、高速公路、快速路网、地铁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了480公里城市快速路网、800公里高速公路网、516公里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376公里高速铁路网,铁路杭州西站、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三期等一批重大专案相继建成启用,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建成通航,杭州正在不断打开城市脉络、增强城市韧性。

杭州自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盛誉,为亚洲、世界再次打开了感知中国、阅读中国、熟悉中国、融入中国的体育之窗,同时展示着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的城市风采。杭州亚运会为亚洲开启一次难得的「中华文化之旅」,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从良渚走来,从体验宋绣技艺、青瓷烧制,到品茗抒怀、篆刻留名,文化小屋、亚洲花毯别开生面的传递着活力浙江、美丽中国的满满自信。翻阅史册,《李白骑鲸图》令人叫绝,勾勒出「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的人间仙境图。从东晋名士晒腹中书到唐代白乐天的「日出江花红胜火」,再到今天富有江南气韵的诗性吉祥物,更续上海世博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盛世高歌、盛世高台的意蕴跃然纸上。

如今,杭州以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如西湖十景、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节日系列徽章的一大批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徽章,成了国内外运动员、记者的抢手货,并且把杭州气韵、中国文化带向全世界。而杭州亚运会特许商品店贩售的200多款徽章,大多出自一群「90后」的中国设计师之手。

另外,在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主通道两旁,是由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创作的「唐诗之路」主题作品展,以书画形式展出了《全唐诗》中部分创作于浙江的诗作。踏上唐诗之旅,一起梦李白梦过的天姥山,一起走白居易走过的湖东路,一起寻贾岛寻过的松下童子,一起品孟浩然品过的潮落江平……「诗画江南、活力浙江」,沿着浙东运河走进绍兴,「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的景致,凝结着古代人民的杰出创造,亦是流动的中华文化。在2020年4月,《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发布,「河为线,城为珠,珠串线,线带面」,推进大运河沿线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及缤纷旅游带,古老运河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再来看主媒体中心的各个展示区里,有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大运河文化,陈列着玉琮、陶器、漆弓、山水画等充满浙江文化特色的展品,序厅处的文化展区也呈现出一派浓厚的「江南韵味」。这里集中展示了国画、青瓷、越剧等具有中国特色、主办城市杭州的特色文化元素,设置了茶艺、扇艺、杭绣等文化互动体验活动。再来,从火炬到吉祥物、从亚运火种采集到奖牌设计,杭州亚运会上无处不在的良渚元素,让目的地为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这条「文明探源线」,也成为城市采风中最受欢迎的路线之一。

且此次,亚运会在杭州拉开序幕,不仅为杭州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对话的舞台。「大莲花」「小莲花」「大玉琮」等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场馆造型依次亮相;玉琮、玉鸟、神徽等印记与古城遗址一一浮现,从碧绿到灿金,展现春耕秋收的自然轨迹,呈现杭州湖山景观的「湖山」奖牌和「青花瓷」礼服的中华文化元素可谓是无处不在。这次杭州亚运会不仅呈现中国文化之美与特色,也让亚洲各国观众都能够领略中国文化的底蕴。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人文荟萃、风景秀丽的杭州,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拥有西湖、京杭大运河、良渚遗址3个世界文化遗产,享有「人间天堂」之美誉,亚运会的举办更是让杭州成为宣传中华文化、促进人文交流的重要媒介。从「潮涌」会徽,到「江南忆」吉祥物,再到「薪火」火炬以及颁奖所用的花束、托盘和领奖台等一系列文化形象。既有传承又兼具创新的设计语言,不仅续写着中国走向未来的文化主张,更用极富浪漫的审美表达向中外观众展现中国和杭州文化,体现文化底蕴。杭州亚运会的奖牌名为「湖山」,将良渚文化的方形玉琮和圆形的奖章融为一体,正面有突出的线条勾勒出「三面环山一面城」的杭州画卷,这枚奖牌融入良渚、西湖、大运河三大世界文化遗产。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3年杭州亚运会,体育文化赛事作为中国向全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舞台。中国选手不仅在各大赛事得奖无数且名列前茅,还持续筹办国际体育盛会,已然成为体育强国行列。通过体育文化交流互鉴,吸引来自各个亚洲及世界各地国家或地区的人民沉浸式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永恒的生命力。」

●回顾台湾两蒋时期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1,两蒋时期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路线:

1966年11月,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复兴中华文化」而开展的思想文化运动,由孙科、王云五、陈立夫、陈启天、孔德成等1500人联名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要求以每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为中华文化复兴节。1967年7月台湾各界举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后改名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国家文化总会」)发起大会,推举蒋介石先生任会长。台湾文化人在国民党指示下推出了所谓「中华文化、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三位一体论」,「确认中国国民党是维护中华文化的正统代表」。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之推行,成绩如何?

第一,中华文化复兴导向了正确的路线,伦理、民主、科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亦为三民主义思想的本质。

第二,中华文化复兴促进了文化的蓬勃,过去国际人士谓台湾是文化沙漠,之后台湾各种文物活动,各种书刊印行、各种演讲会、座谈会、观摩会、展览会…的举办,几乎每日都有,随时可见,造成国家一普遍中兴景象。

第三,中华文化复兴擡高台湾的文化声誉和地位,在国际上,台湾被认为是保存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最丰富的地方。而当时中国大陆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增加了国际学者仰慕台湾,甚至热爱台湾,而增加了来台观光人士的数量,改变了国际学者对台湾的观感。负责伦理道德发扬工作的国民生活辅导委员会,则发起了「复兴中华文化青年实践运动」,制定出「国民生活须知」,对人们的衣食住行诸多生活方面提出基本要求,以期弘扬礼仪之邦的文明。经过修订的「国民礼仪范例」 ,两蒋时期非常重视「国文」和历史教育。日据时期台湾的学校禁读中国大陆历史,光复以后为了增强民族认同和民族自信,学校坚持以「民族教育」和「道德教育」并重政策。岛内各级学校都必须开设《生活与伦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等,重视学生的古文训练和传统文化的薰陶。

这些确实举措才是爱台湾,并且切实提高台湾的国际形象和认知地位。

然而,现在台湾已被民进党的一系列去蒋化、去中国化/去古文、去中华民国化宛如变相的文化大革命,逐步掏空台湾曾经引以为豪的保存中华文化最好的价值软实力。

●1980-90年代台湾影视音乐文娱(中华文化)的输出,现今大陆影视音乐文娱反向输入台湾

台湾如果与中华文化越走越远,势必大幅冲击文创及文娱产业,因为文创及文化产业(文娱影视音乐)还是要靠人才和商品的商业化授权输出,这也是需要广大市场来支撑研发制作后的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效益。

从1988年中国大陆第一次引入台剧《一剪梅》到如今爱奇艺与台湾中视同步播出的《想见你》,台剧在大陆的生活痕迹已有30多年。自从2019年开始,一批台剧在大陆掀起波澜,《我们与恶的距离》、《我们不能是朋友》、《俗女养成记》、《想见你》无不以新颖的题材和视角获得两岸观众的青睐,成为了热度与口碑双赢的爆款剧。作为偶像剧鼻祖的台湾影视音乐,台湾向中国大陆输送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偶像剧作品,而在大陆影视音乐文娱市场大爆发之际,台湾的影视人、明星也都纷纷来到大陆拍戏或两岸合拍,同样为大陆的影视音乐文娱市场贡献了力量。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现在的时光音乐会,乘风破浪的姐姐和披荆斩棘的哥哥系列,都有很多1980-2000年代在台湾出道的明星艺人参与演出)。

21世纪前,言情找台湾琼瑶,武侠看「古金」。

90年代的台剧主要以翻拍文学作品为主,其中IP主力则来源于琼瑶、古龙、金庸所著作的小说,因此当时的台湾电视剧以言情和武侠为主要内容。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青青河边草》、《一帘幽梦》、《婉君》、《苍天有泪》、《梅花三弄》、《新月格格》、《还珠格格》、《望夫崖》、《哑妻》等都红极一时,给许多人留下了青春回忆。琼瑶戏也成为了当时台湾电视剧的一大特色,许多演员都以出演琼瑶戏为荣。1997年拍摄的《还珠格格》风靡大陆,一经播出便创下了内地最高收视率62.8%,目前还是大陆电视剧的收视率天花板,每年暑假都重播。

而且,大陆新一代导演陈思诚拍《唐人街探案》的灵感来自台湾多年前的电影《诡丝》,他还不断打磨剧本,进一步学习傚法好莱坞的产业模式,他相信系列化才是电影工业化的正道,并且深入延伸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唐人街」,还有背倚着广大的中国大陆市场。目前「唐人街探案」已经打造成为IP系列,光《唐人街探案》电影三个系列在中国大陆已经创造近100亿人民币,不仅要票房,还要电影后产业的收入。《唐探》已经拍了三部,第四部会把背景放在1900年,陈思诚计划在国内某个城市建一条真的唐探街道,拍完电影还能搞旅游,影旅联动。当导演、监制以来,陈思诚的《北京爱情故事》《唐人街探案》《唐人街探案2》《唐人街探案3》《误杀》《误杀2》《我和我的家乡》《消失的她》合计票房超过170亿元人民币,还不包含海外市场及衍生品和网剧等。并且,大陆已经开始向美国学习打造长期影视文艺娱乐赛事成为IP系列,不只是一部电影电视,不仅有系列续集,还能多方拓展衍生商机,如赞助/广告植入/品牌联名和衍生商品贩售等。

而台湾从1970到90年代有很多好的影视作品如1989年《七匹狼》(朱延平导演),这很好代表台湾音乐剧电影鼻祖,却已经被大陆福建晋江企业于1991年注册商标。但该福建企业远远没有了解台湾电影《七匹狼》的本身精随,台湾还是可以再深入延伸打磨拓展衍生商机和衍生商品贩售,不仅只是个电影本身票房,还可拓展电影后产业的收入(因为电影本身精随,电影主题曲和参演艺人都是很有特色和才华,特别是张雨生的影响力)。

所以,杭州从亚运会给下一届中华民国总统、六都市长及文创型企业的借鉴,如下:

●中华文娱产业的市场和智慧财产(IP)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获利

杭州从亚运会筹办开始,就提出目标,不单单要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更要把亚运会所留下来的场馆办赛经验,各项资源用好,放大亚运的综合效益。大陆线上旅游平台「飞猪」的数据显示,亚运会期间,飞往杭州的国际机票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20倍,杭州目的地火车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7倍,杭州赛事场馆周边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3倍。杭州市政府与国际皮划艇联合会、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国际曲棍球联合会签署合作备忘录(MOU)。杭州国际赛事之城建设暨集中签约新闻通报会提出,2035年前,杭州将争取再举办一次高级别的综合性赛事以及3-5个世锦赛、世界杯等顶级单项赛事。杭州正抢抓亚运机遇,放大亚运效应,向着国际「赛」「会」之城迈进。

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如今,杭州市区面积已超过8000平方公里,人口逾1200万,正向「2万亿人民币俱乐部」冲刺,即将迈入超大城市行列,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城市典范。2022年杭州实际利用外资78.1亿美元,是2003年的7.8倍,下一步,杭州将继续强力推动开放,力争2027年实际利用外资额突破100亿美元。另外,钱塘江已成为今日杭州城市发展的核心轴带。数字经济、金融服务、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多个产业蓬勃发展,一批批重大平台落地,科创浪潮涌动。位于南岸的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短短1791米的杭州物联网街坐拥16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超6500亿元。再来看,中国站在改革开放45周年的历史座标回望,特别是沪宁杭工业基地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桥头堡,承担着经济转型改革、技术持续迭新的使命,凤凰涅槃的不断发展走向世界。

反观对比来看台湾,自1996年开始,打着民主自由爱台湾口号而达到选举目的夺取政权,陈水扁当选台北市市长时,将介寿路改名为凯达格兰大道,从此开始,台湾城市道路名称因有「中」字或「介寿」而改名,或公营事业因为「中」字而能改成「台」的,如1996年3月21日,介寿路改成凯达格兰大道,台北新公园改成二二八公园,中船改成台船,台中港路改成台湾大道,中正国际机场改成桃园国际机场对比纽约甘迺迪机场,巴黎戴高乐机场,俨然变成一个地方性机场。

特别是,中正纪念堂将因「转型正义」,再度于2024年总统大选前被挑起,用「去个人崇拜」、「去威权化」的意识形态借口来洗脑台湾人民的民主重要,如果是这样全世界将近至少3成的历史古迹需要被拆除或改造和重新命名,如暴君秦始皇建造「万里长城」,隋炀帝杨广建造大运河,巴黎凯旋门的纪念拿破仑等等威权化建筑物或文化地标也要拆除或改造和重新命名吗?

现在又要接近2024年总统大选,所以又开始玩「中」,双十国庆的英文变成Taiwan National Day,台湾国庆日的去「中华民国化」,请问民进党有没有基本常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国庆日是何由来呢?双十国庆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之日,台湾跟人家庆祝什么呢?台湾所有国定假日(除了228以外),包括三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都是由中国节庆而定,台湾为何要过这些节庆呢?之前的青年节(3/29)、教师节 (9/28)、光复节(10/25)及行宪纪念日(12/25)为何消失呢?

民进党深知「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的道理,所以从李登辉时代开始,李远哲、杜正胜推动教育改革,用教科书推动去中国化以及媚日史观。而马英九执政全力维护民进党版本教科书,配合民进党去中国化,配合民进党歪曲中国进代史。在马英任内民进党去中国化取得完胜,台湾目前已经变成中华文化的沦陷区。台湾不断去掉中国古文化,缺乏文化内涵之后会怎样呢?

大陆后疫情时代的演唱会经济,7成左右主要来自知名台湾艺人的贡献,大陆大力发展演唱会经济,台湾能抓住这音乐文化产业商机吗?

2023年以来,中国大陆演唱会市场迎来了爆发式的复苏。截至6月中旬,今年已经官宣的演唱会近550场,涉及艺人超百人,上海、广州、北京、南京、成都等城市都是举办演唱会场次位居前列的热门城市。台湾拥有那么多的知名杰出音乐明星艺人,台湾政府如何带领台湾音乐文化娱乐产业更进一步将演唱会、音乐节再到实体和数字唱片专辑及衍生商品对大陆输出,真正从艺人到硬体技术搭建和场馆运营及航空、旅行社、酒店、民宿、景区、餐饮及食品、礼品、购物等做成商业生态链,打造成兆亿新台币产业和产值呢?

但最重要的是,大陆人要能来台湾。而民进党的「去蒋化」「去中国化」「去中华民国化」,只会让台湾经济陷入死胡同,空有巨大商机,而无法实现,也变得不可能。台湾文娱要持续发展,除了培育人才和引进人才,还要吸引人才及拓展市场。

台北80-90年代到千禧年的文化软实力输出大中华的中国大陆和香港及亚太和东南亚,并且以台北为华语音乐中心,音乐人才汇聚台北并且输出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及全球,培养出如香港周华健,新加坡孙燕姿、阿杜、林俊杰及马来西亚梁静茹、光良、品冠等等。周杰伦现在随便出一首新歌的MV都是上千万打造,之后还有后制作及企划宣发费用还没有算,如果没有大陆市场,光台湾或海外华裔市场,是无法付担这样成本。另外,周杰伦现在出新歌不用行销,如果是版权经纪公司推出新人出道,还要多加上不少的行销费用,还不知道日后是否会红,台湾企业如何跟资本向大陆市场靠拢来竞争呢? 所以,台湾文娱要摆脱无市场,一定要靠2小时左右飞机就能直达且就近的同文同种大陆市场。

举例: 周杰伦2023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海口站的短短四天吸引15.46万人次游客入场,实现旅游收入9.76亿元人民币。9.76亿元这一数据,是海口端午假期旅游收入的3倍,甚至比五一假期的旅游收入还高出约1亿元,也被大陆网友称为「行走的GDP」,到过的地方都将掀起一轮「消费热」。演唱会市场的持续火爆,释放出巨大文旅消费能量,亦成为推动各地消费回暖的重要引擎。周杰伦海口演唱会对中国大陆地方文旅消费的「正外部性」是立竿见影的。演唱会期间,不仅带来了近10亿人民币规模的文旅收入,海口城市及周杰伦演唱会相关话题全网总曝光量更是超过7.2亿次,讨论次数115.9万次。

而依据天津市文旅局消息,9月7日至10日,周杰伦演唱会天津站,观众人数达18.5万人次,累计综合消费带动超30亿元人民币,为端午假期旅游收入的3.4倍;9月21日至24日周杰伦的山西太原演唱会,成为山西太原近年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观演人数最多、经济带动最强的演唱会。演唱会为山西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还为山西服务业消费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酒店、住宿、景区、餐饮等多行业爆发式增长,也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山西的服务消费注入了新的生机,4天整体敲动40亿人民币的经济产值。

再来周杰伦今年大陆最后一站的10月12日至15日上海站演唱会连开4天。继海口、呼和浩特天津和太原之后,周杰伦在上海再次掀起「演唱会经济」的热潮,10月12日—15日,周杰伦上海演唱会期间,上海网约车出行需求相比去年同期上涨88%,夜间出行需求涨幅更高出91%。演唱会带动相关出行场景涨幅显著,往返机场、火车站等大型交通枢纽的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198%,往返休闲娱乐场景的需求上涨103%。

●结语

我在台湾光复节(10/25)当日发表这篇文章,希望唤起台湾人民的认知。1945年抗日胜利,台湾光复;之后又遇到国共内战,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蒋介石领导)迁徙至台湾开始「戒严时期」的非常时期(这是需要的),两岸封闭交流;1987年蒋经国宣布开放探亲/交流/通商的大格局,所以,台湾是先于1945年对日抗战胜利才摆脱日本殖民式的统治和1949国共内战的蒋介石退守台澎金马,才有今日的民主自由,享受国民义务教育和民生富裕,且人人只要努力就有成功机会的80年代创造的台湾经济奇迹。本来蒋经国时代的发展小康社会,现在已经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不断朝着畸形的「金字塔型」的经济发展 ,而且50岁以下如美国、中国大陆、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的独角兽创新企业创始人致富起来的少之又少。

当初1970年代的十大及十二大建设开始,开凿中西横贯公路时,多少来自中国大陆过来台湾的外省老兵因而丧生,才有今日的交通和生活便利及小康社会。且蒋经国时代及后蒋经国时期在台重大建设贡献和价值远见及可持续发展,例如:金曲奖创立让台北一举成为全球「华语音乐重镇」。

台湾的重大建设已经很多年停滞,还在原地踏步,产政经政策和方向根本是错误……劳民伤财,外面都在进步,台湾很多人还被民进党政客和名嘴和绿营媒体欺骗……教育还不断再愚弄「下一代孩子」,做「小确幸」的偏安一个台湾小岛。我引用国父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提到,自由太过就等于放纵。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与日本大和民族,欧美民族和国情不同,必须建立一个适合本身国家民族的制度来治理国家、人民和土地且可持续发展,不是一味学习或抄袭欧美制度 。

民进党为了选票的抗中保台与大陆对立,从陈水扁一开始的去蒋化,到2016和2020的去中国化和南向政策,再来又到2024总统大选的「去中华民国化」。在此,我引用大陆央视今年2月提到了一个词,绝望的文盲,指的是一些脑袋空空、文化水准低的演员,在影视作品的宣传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或者观众提问时,连对作品或角色的基本认知都无法清晰表述,对一些相对深度的提问更是「一问三不知」,演员的表现过于「文盲」,不知道如何回答问题时又显得有些「绝望」,被大陆网友戏称为「绝望的文盲」。台湾文化中如果缺乏中华文化会是怎样呢?闽南文化吗?文字呢?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中华文化再不推广起来,以后台湾就会越来越多「历史文盲」「认知文盲」「内涵文盲(脑袋空空)」「判断文盲」,还有数典忘祖,不知饮水思源。

早在2008年马英九当选时就应该找第三条路:同时将身wv 证恢复增加籍贯(追溯三代)、教育改革(不是继续按照民进党修改的教育政策),并且大力推广中华文化。且中正纪念堂已经是台北的一个历史文化遗产(大陆游客来台必参观的文化景点)……应该立法保护文化古迹,不容任何人更改并且变动文化资产、名称和陈列内容。

文化和娱乐(文创)产业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有生活方式及高端医疗产业)。在国际化的激烈竞争中,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要素,如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占英国GDP的比重已超过10%,并且持续增长,英国文创产业辐射着全世界的全年龄段。从年轻时尚女性关注的时装周到小说电影迷的《福尔摩斯》,到网红打卡点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再到文艺青年狂热的各种大英博物馆联名,截止至2021年初,全球最挣钱的10大超级IP中,英国制造的文创IP占6个。

为了使台湾软实力发展的文化/文创产业及生态链(中西融合特色)早日跻身于世界文化产业大国的行列,我们应从英国文创和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中汲取有益的经验,走出一条具有台湾特色的中西融合特色的文化强国之路。

再举例: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效应,拉动上海城市旅游、酒店、餐饮、文化、服饰、玩具、科创、零售等多个产业的收益,增加城市GDP成长。未来台北文化娱乐市场竞争力还需在引入国际级娱乐品牌和内容授权的升级、文化价值和内涵下功夫才行。

而上海不仅引入国际级文娱品牌落地上海,今年的上海也开始做中华文化输出国际,举例: 今年的上海豫园春节的山海经主题文化花灯输出巴黎,上海计划争取举办2036年奥运主办做准备。2026世界足球杯在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举办,而2030年是足球世界杯一百周年,2030年世界杯赛将在三大洲的六个国家举办,三个南美洲国家(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将各自在本国举办一场揭幕比赛,然后西班牙、葡萄牙和摩洛哥将举办其余比赛。台湾就这么一个小岛,土地及人口都不大,早在1987年,蒋经国就已经为台湾的未来发展和经济前景订立下方向:立足台湾,胸怀大陆,放眼天下。未来如果大陆沿海一/二线城市举办国际级体育文化盛会,未来台湾政府是否能去争取一同协办呢?

台湾经济已经被政党和政客搞得缺乏长远愿景,光政治安定就很危险,而文化和娱乐产业是特别需要长期且稳定投入运营和广大市场 (如美国好莱坞娱乐产业),另外,亚洲四小龙独缺台北没有国际级文娱主题乐园,举例:正在建造中的台北双子星BOT专案可视为不错的引进5000-8000平方米的(好莱坞巨头娱乐中心,如华纳或派拉蒙等,派拉蒙娱乐已经于前几个月来大陆深圳的华南市场考查了)。希望下一届总统能带领台湾的文化和娱乐产业走向大陆及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方向,推动第二次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找回昔日「台湾之光」。(高志萍/市场行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