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闲其实容易忧郁?研究发现:空闲时间太多「幸福感」反而下降!

▲想要抛下工作、过着闲云野鹤的悠闲日子?但其实国外研究发现,如果空闲时间太多,反而会使幸福感下降!(图/取自免费图库Pakutaso、pixabay)

文/康健杂志

现代人处于高压紧绷的生活型态,拥有空闲的自由时间弥足珍贵,许多人渴望不要工作,能随时过着悠闲的日子,不过国外研究发现,闲暇时间也有「甜蜜点」,如果空闲时间太多,反而会使得幸福感下降。

在一系列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空闲时间太短或太长似乎都会消耗人们的幸福感。主导研究的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谢里夫(Marissa Sharif)指出,当空闲时间太多时,主观的幸福感就会下降,这是因为人们觉得自己没有效率,而效率感不只意味着生活忙碌,更成为现下社会的某种地位象征,表示这个人的存在是很重要的,「如果空闲时间高于甜蜜点,幸福感下滑,因为你会觉得缺乏生产力和目标,」她说。

研究团队使用两项大型调查,第一个是1992~2008年间进行的劳动力转变,另一项则为2012~2013年间的美国人时间应用。第1个研究针对的1万3千多位在职成年人中,空闲时间最少的人,也就是每天大约有1小时左右的自由时间,这群人对于生活满意度的评分比较低;而第2次的调查则包括超过2万1千个在职和非在职的人,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同样地,缺少空闲时间的人幸福感比较低落,但随着空闲时间增加,幸福上升到高点的时间落在每天2小时,也就是说,就算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也不会让人更快乐,更且研究也看到,一旦人们有超过5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幸福感甚至开始下降。这项研究刊载于《性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

究竟如何计算自由的空闲时间呢?研究人员定义为「花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上的时间」,而不是花在工作、做家事、或是看牙医等等强制性活动上的时间。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全观心理健康中心临床心理师周庭筠认为,每天拥有2小时完整连续的自由时间确实不容易,因为现代人的空闲时间很零碎,加上什么事都讲求快速、效率,因此就算有短暂的休息时间,脑袋也停不下来,总是继续想着下一刻要发生的事情,无法专心一志地活在当下,「这种现象称为『时间匮乏感』,也就是说,时间未必不够,但我们会感觉到在这个时间点要做好多事情、却无法事半功倍,然后觉得时间『咻』一下就过了,根本没休息到,」她说。

此外,幸福感除了来自于客观的生活品质、经济、工作环境之外,有很大的比例来自主观感受,周庭筠指出,我们对于时间的掌控、有没有选择权,也会影响幸福感,例如,当我们在特定时间必须到一个地方完成工作,不舒服的被控制感就会让幸福感下降。

因此,若要改善自由时间碎片化的难题,周庭筠建议,做任何事都要活在当下、专心一致地做,不但工作时专心、休闲时更要专心,「休息时想工作的事、工作时想休息,这样做什么都不开心,因为你没有专注在现在、而是焦虑于未来。」

刚开始要做到时间切割不太容易,她建议2个方法:

1.简单的下班仪式:练习慢慢来,为自己安排一个从工作场域转回私人时间的小仪式,例如有人喜欢跟好友聊天、有人喜欢追剧,透过一件事让自己的角色和环境做好切换,为大脑关机整理。

2.呼吸转换思绪:如果空闲时间很零碎,不妨试试呼吸吧!坐在座位上闭眼30秒到1分钟,把内心的焦点集中在身体的一个部位,鼻尖、腹部、胸口都可以,做3~5个呼吸,帮助自己收敛思绪,再慢慢拉回来,就算只有5分钟休息时间,也能透过呼吸让烦躁感下降,这时脑中不再是「怎么只有5分钟休息时间,好烦喔!」转念成「我有5分钟时间可以运用,现在来做点什么吧!」

有很多爸妈也苦恼于挤不出自由时间,一早赶着上班、下班后又要做家事、陪伴小孩,美国社会学家亚莉.霍希尔德 (Arlie Hochschild)早在30年前就以「第二轮班」(The Second Shift)描述职业妇女被工作与家庭夹杀的艰难处境。

周庭筠认为,除了身体的劳累之外,很多时候陪伴孩子时的烦躁感是因为当下想着「等下要做」或是「好想要去做」的事情,并没有专注于当下的陪伴。她建议规划专属的亲子时间,就算是半小时、1小时都行,这段时间内把手边的家事、工作、手机统统放下来,只专注地跟孩子相处,做好规划、有效率地安排时间,就能有掌控感,「不过也要提醒,这个效率和规划也不是强制性的,如果有一些改变也可以随时调整。」她举例,如果今天觉得特别累、心情特别烦燥,只想追剧、放空,这时也不要有罪恶感,「告诉自己,在这个当下我只想要照顾我自己,调整好自己才能有心力关注别人。」

周庭筠认为,保留一点弹性,将工作、休息、陪伴的时间切割好,其实全天的零碎自由片段,加起来或许就能达到国外研究建议的「最有幸福感的自由2小时」。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